因为有了诸葛孔明大雾天气的一语成谶,才有了不费一刀一枪的草船借箭,因为有了诸葛军师东风气象的准确预报,才有了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这两次成功的天气预报不仅使魏国曹操大伤元气,奠定了东吴三分天下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成就了诸葛老先生呼风唤雨的神人形象,进而在周瑜心中种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心病。大多数人应该对这两个成就诸葛先生人生巅峰的成功案例非常熟悉,但对老先生因为天气预报功亏一篑的失败“典范”恐怕就不那么朗朗上口了。
诸葛先生六出祁山时曾有过绝佳的机会将司马懿击毙。那是那刻,司马懿及其亲信已被诱入山谷,谷中遍布枯柴,柴上也已浇上火油,蜀军将领一声令下,万支火箭齐发,谷中大火肆虐,魏军人仰马翻,就在司马懿仰天长啸,束手待毙之时,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浇灭大火,司马大军才得以浴血奋战,冲出重围。诸葛先生神机妙算,奈何原已干枯大半年的谷地,却在此时突如其来一场暴风雨,活生生打破了卧龙禅师的必杀之局,天气预报不准成为此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时光如白驹过隙,此时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天气预报对于现代战争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无论是陆军的陆航、火炮、防空导弹,还是空军的各式强击机、战斗机、侦察机、预警机,抑或是海军的水面舰艇、航空母舰、水下潜艇,再惑是各类远程精确制导弹药或电磁攻防武器,这些先进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都不同程度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极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往往都要退避一时,不可强行与天争锋。
那么今时今日的天气预报是不是就能避免出现诸葛先生的前车之鉴呢?我们在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辞,“明日局部有时会有大雨”,这就是说带雨伞却未碰到下雨,说明不在局部,而不带伞回家时恰好下雨,说明运气不好碰到了有时,这种无懈可击的说法恰恰说明,即使是天气预报在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也只是大大增加了成功概率,而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天气预报的未来时间窗口越大,成功概率也就相应的越低。
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天气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气象站或卫星云图观察到的因素再多,也不可能采集到所有的数据,尤其是这些数据还是不断变化的。退一步讲,即使能够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到,现在也不可能建立起完美模拟天气运转的数学模型,能做到的只是在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尽可能逼近这个现实事物而已,而且这个模型的阙值也确实难以把握,很有可能一个初始值的微小变化,却可能造成最后结果的无限扩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却能引发一场风暴的原因了。
因此,现代作战在依靠天气预报的同时也要尊重经验,更要未雨绸缪。尊重经验,就是要充分考察当地的天气变化规律,未雨绸缪,就是要做好天气预报不准的应急预案。虽然这些都会给战时准备工作带来不小的负担,但如果因为准备不充分,天气预报不准,造成精心筹划的作战失败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那才真的会让人后悔不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