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帖子《老家记忆 永远随我的生命一同流转》发在微信朋友圈,程程立刻关心地询问:“记得读书时你老跟我提到的潺陵电影院呢?也会一同消失吗?”
看到这句话,我盯着屏幕半晌,既有感动,更多的是抱歉。我非常感动,因为她竟然还记得十七八岁的我向她描述的那个快乐地带;我万分抱歉,因为三十多年竟然选不出一个时间实现承诺,哪怕只带她走进我描述的高大上的潺陵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乐享我的童年、少年。
沉默之后,我告诉她,据我观察,潺陵电影院已经拆了。我昨天恰好就是在那个路口下车的,左边取名“城市广场”正在火热修建中的那个地段,搜寻记忆,应该就是潺陵电影院所在地。目前,整个安乡象一个超大的建筑工地,多条路在修筑,多个小区在建设,一锅粥,左进不去右拐不了,我都不认得路哒,所以,好多的地方要问叔叔才分得清。
我满含歉意地说:“三十多年前就说了带你去安乡,总未成行,以前还有老屋,我还能指认我生活、学习的地方;以后再去,连老屋都没有了,老的东西都在消失,只有记忆会流转。”
不久,程程回复:“是啊,真是遗憾,不过虽未谋面,却毫无违和感,电影院和老安乡已成为我未曾到过的记忆,永生。”
“电影院和老安乡已成为我未曾到过的记忆,永生。”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程程让我更清晰更明白,老家,它不仅仅在我自己的记忆里留存,在我的家族间一代一代传承,甚至于,它还会在我的一句话里,一行字间,辐射,流转。我想,无论年华老去,还是生命消失,关于一个地方、一段故事、一个人,那零星的痕迹多少总会留在听过的、看过的人的心间,所以,这更是我留下这些文字的意义吧。
一九八六年的秋天,我从安乡的船码头出发,程程从常德湘运汽车站出发,我俩一前一后抵达长沙电力学校的412寝室,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形影不离的学习生涯。十七、八岁的我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生长的故土,第一次离开父母姊妹,害怕、紧张、孤独,一起袭来。我们选择牵起了小手,互相述说着心心念念的故乡,心心念念的电影院,当然,还有心心念念的玲珑少年。于是,那个小小的水乡,吸引着小小的程程。
毕业工作后,我也来到了常德,来到了程程的故乡,我们随时穿行在有她的影子的地方,遵循她的记忆,读书的地方、好吃的地方、好玩的地方,她随时可以指认给我。有一段时间还经常去她妈妈家蹭饭吃,所以,她的老家、她妈妈搬的新家,我都跟着转。越好玩的地方,越好吃的小吃,末了,我都会来一句:“我们家——”“我们那——”愈发勾起她对安乡的情愫,“下次带你去,你就晓得了。”
这句话,三十多年间,说了有没有一百次?沉下来想想,一年讲三次,就满了,终究,是我欠了她一个老安乡,一个老味道。
也许,正如她安慰我的:“虽未谋面,却毫无违和感。”这一生,我和她、她和安乡,哪怕只是通过我或简短、或丰富、或有心、或无意的言语,就已经在我们彼此的生活里产生了交集,我的老家你的记忆,丰富着我们彼此的生命。
感恩友谊!感恩生活!感恩生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