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时间,在跟银行里的几个中年领导打交道,托他们办点事情。
中间,请他们吃了几次饭。
第一次吃饭时,我带了几瓶法国波尔多的列级庄名酒,“1855波尔多葡萄酒分级体系”的三四级庄的红酒,每瓶市价都要个六七百。
我心想,请人家帮忙,出手怎么也得大方点,人家来的都是领导职位的,大小都见过世面,可不能怠慢了他们。
结果,吃饭时,中年领导们说,这些红酒都太淡了,说是好酒,喝起来感觉品质也就一般般。
这些话直接让我纳闷了几天。
二
后来,我忽然意识到,是不是这些领导,平时白酒喝多了,习惯高酒精度,对相对低度的红酒没有感觉。
于是,第二次请客时,我就带了14.5度、15度的红酒。
这次反响好了,领导们纷纷说,这次的红酒好,口感品质好,这才是好酒,带过去的一箱酒一下子喝完了。
有个领导还说,“郑总,这些酒好,有空帮(gei)我买(song)几箱来!”
其实,第二次吃饭的这些红酒,价格只有第一次吃饭时喝的三分之一。
我又开始纳闷。
敢情在这些中年人心里,“酒精度高的红酒,品质才好,才是好酒?”
三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啊!
法国的名酒,酒精度数都不高,拉菲酒的酒精度是12.5度,玛歌红酒是13度,柏图斯红酒13度,连世界最高价的法国罗曼尼康帝红酒,一瓶卖几十万的,酒精度也只有13度。
这些可是世界顶尖级的红酒,酒精度都不高,只能算是中等,但品质差吗?
主要还是观念问题,这些中年领导被以往的“既定经验”误导了,跟“红酒挂杯越多,酒的品质越好?”这个误解一样。
葡萄酒,仅仅酒精度数高,是不能代表酒的品质好的。
四
葡萄酒的酒精度,是由酿酒葡萄的糖分和产地的气候决定的。
酿酒葡萄中的糖分,经过酵母发酵后,会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热量。
那么,酵母们吃进“葡萄中的糖分”越多,吐出来的“酒精”也就越多,这是成正比的。
而葡萄酒产地的气候越炎热,温度越高,种植的酿酒葡萄糖分含量也就越高。
所以,葡萄酒酒精度的高低,跟糖分和气候很大关系,与酒的品质没关系。
而且,葡萄酒中的酒精度也是可以人为调整的。
哪怕在最著名的法国波尔多产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酿酒师觉得葡萄糖分不够,达不到所要的酒精度,可以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加糖。
获得许可后,就可以在葡萄汁中加糖(蔗糖或甜菜糖),来提高葡萄酒中的酒精度。
当然,这个审批是非常严格的,并不是所有的加糖行为都会得到批准。一般是在某些年,气候条件不好,酿酒葡萄含糖量少的情况下,才会获批。
五
酒精度,都会在葡萄酒酒标上注明,如上图。
英文是Alcohol by volume(ABV),在葡萄酒上,一般会标为alc/vol。
酒精度的定义是,在20摄氏度温度下,每100毫升葡萄酒中,含有X毫升的纯酒精体积。
比如法国拉菲酒,一瓶750毫升,酒精度是12.5%,意思是说,温度20度时,含有93.75毫升的纯酒精。
通常在葡萄酒上,标注的酒精度都是凑整的,都是0.5的整数倍,如12.5%、13%、13.5%等。
我们餐桌上喝到葡萄酒,通常酒精度都在15度以下,除了加强型葡萄酒,酒精度在15%~20%之间。
但葡萄酒酒精度,最低都在5度以上,没有2度、3度的葡萄酒。意大利的阿斯蒂微起泡酒 Moscato d’Asti 算是酒精度最低的了,姑娘们很喜欢喝的,有些酒精度只有5度。
我喜欢喝的雷司令白葡萄酒,酒精度大多是在7~10度,属于低酒精度葡萄酒。
在葡萄酒酒标上,看酒精度的高低,是一种选酒的好方法。
酒量好的,选择酒精度数高点的,酒量差的,选酒精度数低的,各得所需。
六
餐桌上,跟那些习惯喝白酒的人喝酒,澳大利亚 Australia 的红酒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澳大利亚的西拉红酒,酒精度数高,通常在14%、14.5%以上。
而且,西拉(澳大利亚叫设拉子)这种酿酒葡萄,酿出来的红酒浓烈强劲,骨架大,就像男人喜欢开的越野车,过瘾、带劲。
澳大利亚红酒的酒精度普遍都偏高,是因为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区,气候太炎热,每天太阳当头照,使得酿酒葡萄都变成了一个个小糖球。
你看奔富葡萄酒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尤其是东北三省那块,东北人眼里只认奔富,不认其他红酒。
这不单单是奔富酒瓶颜色喜庆,名字好听的缘故。
而是,奔富红酒酒精度数高,在14.5%上下,味道浓郁,口感醇厚,东北人喝惯了高烈度白酒,喝奔富红酒也同样有劲。
这也就是奔富红酒在中国为什么受土豪老板们欢迎的一大原因。
土豪老板们,是群喝茅台、五粮液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