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下旬,家旁边学校的大学生陆陆续续的回家,他们带着期待的笑容,拖着行李箱急匆匆地赶车,昔日热闹的校园也因此渐渐冷清。时间缓缓地转到了2月,临近除夕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城区的车辆开始多了起来,不少返乡的人们带着行李、满怀着期待回到了家乡。两幕场景,正描绘着中国春运时的写照。这几年,自己没有赶春运了,看着这幕幕场景,不禁让我回忆起了大学期间赶着回家的场景。
第一次赶火车回家,虽然不是春运期间,但也是暑假期间返程高峰。
2012年6月,高考结束之后,我和一批老乡相约去往了山东潍坊做暑假工。大家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工作,我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对于未来的一切,充满了憧憬,尽管是暑假工。然而,在潍坊的日子并不算快乐,工作嘛,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更何况我们这一群刚从高中进入社会的学生。但正是这段经历,让我第一次真正懂得了家的真谛,特别是心情低谷的时候,我会有强烈回家的欲望。就这样,带着满心的憧憬,和被冲击地支离破碎的现实,我们在潍坊工作了2个半月。离职的那一天,我们按着程序离职,正常的时间让我倍感急切。退完最后一件衣物之后,我们马上拖着行李箱赶往了潍坊站。
“没坐票了,怎么办?”到火车站之后,我们才知道没有坐票,连站票都少得可怜。
“回吗?要不等一天?”大家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不过没过多久,我们就一致决定回去,站着也要回家。就这样,我们从北方到南方、从潍坊到武昌,一路站了近20个小时。我记得那一趟最累的时候,我钻进了硬座底下的地板睡了很久。
1月19日,第一场冷空气过后,高速公路的很多段面封路。我在出去办事的途中,遇到了两个在仙桃读书的大学生,他们正急着赶去客运总站问询有无班车运营的情况。通过他们的聊天,我得知他们没能赶着冷空气之前回家,已经在学校待了好几天了。急切的心情能清晰的在他们脸上看出来。可天不遂人愿,着急的等待却是一次次失落。这种历程,让我也倍感熟悉。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并没有回家,和一群同学去往了江苏常熟做寒假工,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春节。真正第一次回家,是寒假结束之后的第3个礼拜,那一次回家是爷爷的葬礼。得知消息的那天早上,我感到天都快要塌下,急匆匆地找学院领导请假之后,就赶往了火车站。傻不拉唧的我当时只顾着着急,却没有查询火车票,就这样在火车站傻傻待了4个多小时,学校——南昌——武昌——家,我在路上中转了2站,颇为曲折,却阻挡不来回家急切的心。爷爷的离世,让我知道了亲情的可贵,一个不珍惜,他就离开了我们,等到懂得珍惜的时候却追悔莫及。自那一次之后,我下定决心多陪陪家人。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没有买上回家的票。机智的我买了那趟车的中间票,先上车再说,这也成为了我众多往返坐车的一个重要方式。上车之后,我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坐好,然后找列车长补票。想方设法,也只为快点回家。
大学的第二个寒假回家,为了买上回家的车票,我们几位朋友买了放假前的车票,逃了最后一场考试,团干部带头违纪,带着大包小包赶火车。到了武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左右,我们几个朋友就凑钱开了一间房,洗簌休整,眯着眼睛聊了好几个小时,只为赶上最早的那一班客车回家。
真正让我感到车票紧张的是2014年,那一年,我在厦门实习,国家铁路局第一次开通了提前一月售票的服务,就这样,我们下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抢火车票,为了拥有良好的网速,我们到处蹭WIFI,有时候为了蹭WIFI,甚至三五一群去餐馆点几个小菜,就为了拥有好网速抢到票。可尽管如此,我仍没有抢到回家的车票,每次看着有票,等到下订单的时候就没有了,抢票之激烈不低于上战场。那一次,我第一次开始恨一类人群——黄牛,我恨不得把他们活剥了,就因为他们的介入,让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没能买到及时回家的票。
那一次最急切的时候,我想过买票从厦门出发,从九江中转再回武汉,我甚至还想过一趟线路,我买多个中间票,可惜这是不允许的。就这样纠结到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连站票都买不到了,为此,我又买了一趟中间票,上车补全程,就为早点回家。
……
之后回家的路途还有很多,和那两名学生一样,每一次寒暑假,回家都是一个神圣而急切的事情,不管有无车票、不管有无事情,回家永远排在第一位,哪怕回家和爸妈拌拌嘴,哪怕回家发发呆,哪怕回家逛一逛,那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都会让人倍感幸福。如今,尽管在家工作了3年时间,但想着过往赶火车回家的那些时光,一幕幕犹在眼前。不管有多远,回家的脚步都不会停止。
最近,在外工作的朋友也快要回家过年了,放下在外一年的劳累、放下工作的委屈、放下拼搏的疲倦,回家吧,回家陪一陪父母,回家吃一吃家乡菜,回家发一发呆。等到休整之后,再带着理想去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