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移动接连陷入负面传闻
猎豹移动是一家不大不小的科技企业,在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存在感都比较一般,但是运营情况整体还不错。属于闷声发大财的那种企业,该公司在2018年第三季度营收13.52亿元,净利润为1.39亿元。
不过最近猎豹移动突然成了备受关注的一家公司,因为短短几天之内,猎豹被指广告欺诈又涉监听外拨电话。
对于负面传闻,猎豹认为广告欺诈指控“大多跟事实不符”,属于对方公司对公众的误导。与此同时,猎豹移动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自查和对合作第三方广告SDK的排查,坚决捍卫广告主和用户利益。”以期消除市场和广告主的担忧,并表示考虑对提出指控的公司采取法律行动。
而上海市消保委通报中提到“猎豹可以监听电话”则引发了更大的风波,对此猎豹方面一边表示这是“误解”,一边表示“将立即启动整改工作,且正紧急测试新版本,预计第二天完成全面上线”。
猎豹移动的辩解难以令人信服
尽管猎豹移动针对市场传闻和行政通报都快速做出了回应,而且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事实上,猎豹移动的辩解难以服众。既然被通报之后就可以立马组织人马进行整改,为何要等到被通报才做出整改?
根据有关报道,
上海市消保委强调,猎豹浏览器除却存在Android目标API版本过低、申请了与电话相关的权限、与短信相关权限,具体用途不明外,猎豹浏览器甚至默认开通监听外拨电话、位置信息、发送短信的权限。
这么多问题不可能全部都是误解吧?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企业对用户隐私信息非常贪婪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甚至中国搜索引擎百度公司的老总李彦宏大言不惭说“中国用户愿意用一部分隐私换取使用的便利”。猎豹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中国众多科技企业的一个缩影。
在免费政策非常流行的中国市场,很多企业都另辟蹊径,其中利用用户隐私做文章的公司非常多。
至于“广告欺诈”指控中提到的“流量造假”问题,猎豹虽然不承认。但是通过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制造“流量盛宴”在国内很多公司身上并不稀奇。比如说拼多多和趣头条两个近期比较出名的新势力,病毒式营销加现金诱导以扩大流量,技术早就不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商业模式”。
事实上,流量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公司都曾被人指控数据掺水。而对用户隐私极度贪婪,想尽办法获得用户手机上尽可能多的权限也是众多科技企业的普遍做法。猎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