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才能停止没完没了地思索工作问题呢?从本质上讲,这就是这本书要讲的全部内容。
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提出不同的方法,帮助读者停止没完没了地思索工作问题。读者采用这些方法后,将更加自然地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
本章提出了放下工作的一种正确认知视角。如上所述,遗憾的是,根本没有可操作的开关来阻止我们对工作问题的思考;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是,让你的头脑不再钻牛角尖,使困扰你的想法渐渐消失,不再出现在大脑中。
整个过程就像你在调低一首响亮乐曲的音量一样,需要循序渐进,仅仅使喊话的声音超过乐曲的音量无济于事。要不断告诫自己,想法只是想法,而你远远强于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就像你可以控制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样。如果你有了一个与工作相关的反刍性想法的话,与之相关的想法和情感便会控制住你。因此,我们应该承认那种想法的存在,但不要去关注它,它慢慢就会消失。
1.将你的思考内容从“为什么”改变为“如何做”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无法完全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造成痛苦的原因是与想法有关的情绪。
在反思方面,心理学家区分两类想法:思考“为什么”和思考“如何做”。思考“为什么”是我们对于令人不快的事件做出的意见反映。例如,“为什么消极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思考“为什么”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对于过去的失败、损失或不公正的对待感到悲哀是人的本性。
有时形成这些想法对我们有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并无益处,还可能会产生进一步的消极思想。但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做”却被视为对我们更有益处的想法。
例如,“我怎么才能摆脱困境?”当你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时,便需要将你的思考内容从“为什么”改为“如何做”。
例如,不能反复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这么笨?”“为什么消极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而是应该问自己:“我如何才能改善这种状况?我怎样才能阻止它再次发生?”
2.留意自己进行反刍性沉思的时间和地点
有些人发现,某些情况或某些人会使得他们产生对工作进行消极反思的想法,因此我们需要留意并察觉究竟是什么触发了这种想法。
会是工作中的某个人吗?如果是,尽量在一段时间内避免和他们见面。这种做法会起些作用,但不会无限期地有效帮你彻底摆脱造成压力的根源。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能过度使用。不要痴迷于找出你反复思考工作的次数;只需留意你进行反复思考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你发现不停地反复思考是由某个地点,某个时间或某个特定的人所触发时,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其发生。
明智、积极地对待你的思考方式,仅需对自己说“是的,我又回来了”“我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然后采取行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这样做,你会觉得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并且在被自己的想法纠缠住之前更容易地采取行动。
3.接受并客观地看待现状
你必须接受正在发生的事情,客观地看待问题。
不妨想象一下你正在和一位与你有着类似经历的朋友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对朋友说些什么呢?你会对他们说,这尽管听起来不如人意,但真的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吗?如果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担心,真的有必要担心眼前这样的事情吗?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帮你客观地看待当时的情况,摆脱与其相关联的情绪和感情。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很容易;但在其他情况下则未必。尽管如此,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就会对这种做法驾轻就熟,并会发现实际上你自己正在向他人提出建议。
4.明确认识“不得不”“必须”“想”或“愿意”
之间的区别有时人们会对自己和他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我必须拥有这个”(取得成功,做一个好人),“她必须为我做这件事情”(否则她就不是我的朋友)。你认为如果自己在某件事上失败了,你作为一个人就失败了。
这样的想法和信念强加给你的是不合乎逻辑或缺乏理性的死板要求,使你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例如,“我必须每晚睡8个小时(否则我将无法正常工作)”“我不得不取得成功(否则我将会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我一定不能失败(否则,我就会成为失败者)”。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所以你应该考虑采取其他思考方式。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这并不意味着你将来一定不会成功。呆板、僵化的思维肯定会使你遇事爱钻牛角尖,难以释怀。
生活中有梦想和目标固然好,但有时我们需要更加灵活,及时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下次你发现自己说“我必须拥有这个”的时候,要改成“我想或者我愿意拥有这个”。例如,“我想/愿意每晚睡8个小时,我想在下周完成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