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全心中的正能量,就不再无奈地唏嘘2019半年光阴已逝,先说件开心的事:
今年养成一个比较实用的阅读小习惯。每次阅读前手机静音,闹铃设定阅读时长(通常30-40分钟),保持专注所以阅读效率高,适时休憩因而身心愉悦:)
以下分享二季度部分书单:
文学 小说
《无声告白》
【美】伍绮诗
再读一次《无声告白》,仍旧觉得这是一本极适合父母阅读的书籍。
想要与众不同的母亲和拼命想要融入人群的父亲,三个小孩之间的牵绊,每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不止造就了自己,也影响着下一代。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样的醒悟,真希望每个人能领悟得更早一些。
阅读途径:纸质书
《给青年作家的信》
【爱尔兰】柯伦·麦凯恩
写作对我来说,也算是和画画一般美好的事情。并非只有作家才算是在写作,我们的日常,只要用文字表达的书信、日记、工作报告等等其实都是写作,所以我也很爱看类似的书籍。
想努力地更畅通无阻的表达想表达的一切。那些笔下贴合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的词句,让人感到释放满足。
这本是能轻松阅读的小读本,将写作心得的分享像写信般娓娓道来,倒是能燃起心底里写写东西的小热情。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接下来想读序文里提到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
阅读途径:纸质书
《轻声说再见》
【日】松浦弥太郎
某些觉得疲惫的时候,我总喜欢读些平实自在的文字,不怎么耗神,心情却能觉得爽朗些。松浦风的文字在这时候就很适时,他在书里分享生活的见闻和感想,亲和接地气。
关于坦率地称赞别人这件事,他写道:
“现在,无论是购物、到餐厅吃饭还是与他人应酬时,我总是会尽量找出对方的优点来加以称赞,这已经成为我的乐事之一。或许别人会觉得我这样的举动有点轻薄,但对我来说,这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找出别人的优点及很棒之处,然后加以称赞,其实是一种很正式的社交礼仪。最困难的就是称赞身旁的家人、朋友及公司同事。但请绝对不要忘记,对这些亲近的人更应优先赞美。”
关于表达感想,他说:
“善于表达感想的人,一定是无往不利的。......当收了别人的礼物或其他东西时,不应该只是答谢大些而已,而应在事后,以言语明确的表达感想。”
这些都是我有所感触的点,回想这些年来我也越来越懂得表达自己了。对别人的感谢、欣赏,欣喜的、别扭的情绪,若通通都只藏在心里的话,与自我、与重视的人的距离只会越拉越远吧。
很认可他构思的那句家训:“无论何时,都要爽朗地彼此问候关心。”
阅读途径:纸质书
绘本
《佛陀说:漫画彩版》
【台湾】蔡志忠 绘
《漫画菜根谭》
【台湾】蔡志忠 绘
去澳洲的时候,密友说收藏了蔡志忠的画,也曾听梁冬在节目里聊起他的国学系列漫画书,就去图书馆借来几本。
蔡志忠的漫画特别有个人风格,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神韵俱佳,他对国学经典有很深的涉猎,有通俗易懂的独到解读,将世间智慧讲得轻松幽默,给小朋友当启蒙读物也很适合。
其实另外还借来一本同系列的《大海慧珠》,但不知怎的感觉没能全看进去,只略略翻了前一部分,却偏偏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深以为然的那一句:妄念不生即是禅。兴许等到别的缘分时机再来看这书便更能读进去吧。
阅读途径:纸质书
《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
【台湾】几米
几米啊,就是我青春年少时最喜欢的收藏最多的绘本作者。他的画清新脱俗充满童趣,而且写的句子也常常简洁、温暖、治愈。
喜欢的那句“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就是来自他的《星空》。这句话曾经支撑我在一些暗淡的日子里循光而行。
逛书店喜欢时不时到不同的书籍区域转一转,常常能有新发现。那天路过长长的好几排漫画书架,刚好就在转角瞥见这本去年出版的新书。
一家准备要“关门大吉”的书店召集一群小朋友就“读书”这件事进行热火朝天的讨论。大人们陈腔滥调讲着有关阅读的名言金句,小孩子们七嘴八舌的“顶嘴”反驳,这个表现形式很让人乐呵。图片掩盖不住我对这本书的喜爱(笑)。
这个温暖过无数人的几米现在竟也60岁了,仍笔耕不辍。忆起他在那本《所有的错都是大人的错》里的口吻。即便年纪再大,他的心也不曾老去的。
阅读途径:纸质书
艺术 设计
《美物抵心》
【日】赤木明登
喜欢生活里那些平凡、终日相伴的能打动人心的器物,尤其喜欢温暖的手作物。
这本书里是赤木明登(漆器工艺师)与他的手艺人朋友们对手造物、对美物的思考与探讨。手艺匠人们将他们的生活态度、感悟和热爱注入到手作物里,带着一份对美的执着,择一事,终一生。
专注专一亦富于创新、自由潇洒亦不失谨慎是我目前理解的“匠心”。造物有灵、美物抵心。
阅读途径:纸质书
《谈美》
朱光潜
美感教育将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也一直期待在阅读中、绘画中、行动中、日常观察中逐步去挖掘、解读更多的美。美感细胞是需要精心培养的,而美没有标准答案,这种滋养便愈加地久天长。
这本是朱光潜的美学代表作,语言轻盈灵动,但个人觉得若只浅浅读过难有所获,总是要读一下,再琢磨品味一下,或凭经验领略些微同感或因无知而若有所思,方才隐约感到有所得。
书的结尾一段甚是喜欢: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阅读途径:纸质书
慢慢走,欣赏啊!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