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作为观影感想,献给那些曾经或正在经受软暴力,却还心存善良的人们。
《狩猎》,此片于2012年在丹麦上映,小成本的制作电影,却从始至终贯穿着近乎窒息的绝望。 背景是丹麦的秋天,透过屏幕也能感觉出北欧特有气候,微寒又潮湿的空气浸透在皮肤里,主人公穿着针织的毛衣,过着平淡又安稳的生活。这不是一座忙碌的城市,这只是靠近森林的一座小镇,很普通的小镇,叫不上名字。
主人公卢卡斯是一位离异男士,独自带着一条名叫“芬妮”的小狗生活,迫于生计,他找到在幼儿园照顾孩子的工作,并希望以此作为保障,和前妻商量将儿子马库斯接来一起住。卢卡斯有一群朋友,经常在周末相聚打猎,其中一位叫西奥,他有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克拉拉,西奥和他的妻子疏于照顾克拉拉,而卢卡斯作为长辈总是帮助克拉拉,年幼的克拉拉相信自己爱上了卢卡斯,并在幼儿园里亲了卢卡斯。卢卡斯出于对小女孩的保护,委婉拒绝了克拉拉的爱意,并告诉她“亲嘴只能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克拉拉对此自尊心大受伤害,她对幼儿园的园长说了“卢卡斯的JJ很ying,精神头很好”这种话,这让园长大吃一惊,她找到了心理医生和克拉拉谈话,克拉拉意识到自己说了蠢话,想要纠正自己的说法,可是园长和医生主观认为克拉拉是因为羞耻而改变说辞。“威逼利诱”下克拉拉承认了卢卡斯对她性骚扰。园长叫来了所有孩子的家长并公布了这件事,一夜间整个镇子都知道了——卢卡斯是个变态。连和卢卡斯互有好感的女同事也因此离开了他。这让卢卡斯不知所措,他希望跟大家解释,可是没人相信小女孩会撒谎,大家只相信是他作为成年人做了恶心的事。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敌意,昔日的朋友没有人愿意相信他,只有他的儿子马库斯偷偷跑来看他,在卢卡斯被警局带走后,马库斯去了西奥的家,并质问克拉拉为什么要撒谎,这时所有人都保护克拉拉,并将马库斯打出门外,大家只关心克拉拉是孩子,却没人在意马库斯也只是一个孩子。
警局因为证据不足将卢卡斯释放,父子二人再次相聚,压抑的气氛稍有缓和,高潮就到了,有人用石头砸破了卢卡斯家的窗户,险些将马库斯砸伤。卢卡斯出门却看到一个袋子,他打开一看,自己的宠物狗芬妮被人勒死了。父子二人抱头痛哭,卢卡斯在大雨瓢泼的夜晚痛哭着将芬妮埋葬。卢卡斯为了保护儿子,将他送回前妻那里。这之后超市开始不卖卢卡斯食物,人们尝试用暴力将卢卡斯驱逐出他们的圈子。
圣诞节到了,人们出于对受害者的同情,聚集在西奥的家中,所有人都带了礼物送给克拉拉,克拉拉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爱,就连平时懒得管她的父母都对她呵护备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卢卡斯家中,黑暗中混乱不堪。平安夜里人们聚集在教堂中,卢卡斯也来了,他用愤怒的眼神告诉西奥,他并没有做错事。西奥被卢卡斯的眼神深深震撼,不禁开始反思,晚上他抱着克拉拉,听着克拉拉说出真相。
一年后,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谐,大家都来参加卢卡斯儿子马库斯的成人礼,祝贺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猎人。而此时的卢卡斯看着人们的笑脸心里却是另一番感受。
影片至此结束,全程娓娓道来,不温不火,却毛骨悚然,就好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是道格玛95的创始人之一。所谓道格玛95,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觉,和后期制作修改及其他发明的自由,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影片演绎了一个由谎言引发的群体性软暴力事件。人是群居动物,既可能受到群体的保护,也可能受到群体的攻击。然而,人毕竟是人,人还有动物没有的思维和感情,所以看到卢卡斯的眼神时,我格外心痛。这样一位和善的好好先生身上,发生了比丑闻更让人揪心的事情。整个事件没有对错,也很难说出对错,站在任一立场都是无可厚非。电影里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事件一步步从孩子的恶作剧到一发不可收拾,到彻底毁坏了主人公的人生。谁能保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参加过这种类似的“众口铄金”的故事?鲁迅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这句话似乎同样适用于外国人,恶意是没有国界的。事不关己的时候,任何人都难以保持冷静的思考,人们习惯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人和事,并享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鞭策“恶人”的快感。
真相澄清后,人们貌似已经忘却这件事,没有人愿意为这场闹剧去自责,仍旧聚餐,拥抱,欢笑。可是每个人心里都知道,隔阂一旦形成,藏都藏不住。可人还是群居动物啊,还是需要他人的善意和围绕,即使那不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