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最好的投资》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下午2:11:22
所谓“工作资产”,就是你在职场中值多少钱。
工作资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有形资产,即我们通过工作按时按点领取的薪水和公司根据我们的表现不定期发放的奖金等以货币形式给予我们的劳动补偿;另一个是无形资产,即用实物无法衡量的那部分所得,比如工作中认识的重要的人、提升工作技能的培训、你在公司里的职位等,虽然它可能无法立即变现,但它永远是属于你个人的隐性资产。
《职场》杂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被我们称之为“4+4=3”的模型,即通过人的
四个内在积累“兴趣、技能、价值观、个性风格”和
四个外在因素“职业机会、工作生活经历、学习经历、遇到的重要的人”相互作用,这八个因素最后会通过“自我认知、同理心、审时度势”这三方面表现出来。《职场》认为,这个“4+4=3”的模型将会决定你的工作资产,以及你在职场上可以成为谁。
第一,自我认知——明白我是谁。
我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希望在什么领域获得长久发展,并且清楚我在这个领域工作是否有优势。
第二,同理心——能够换位思考,明白对方是谁。
了解对方的优势在哪里,对方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对方的顾虑是什么,对方和我之间有什么优势互补。
第三,审时度势——明白大环境。除了知己知彼之外,还要明白大环境的变化和走向,公司的大环境如何,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观点是什么,从社会环境来说,这是趋势还是过时,等等。
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 ——孙振耀,HP中国区前总裁
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好工作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规模大小,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
如何找到适合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智诺信职业顾问专家认为,
“适合”的工作有三大标准:
◎工作性质、内容符合个人职业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志趣,并且个人的能力(包括通用能力结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达到工作标准,也就是个人(通过努力)能够胜任工作,工作本身反过来也能够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有效平台。
◎工作能够为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或者能够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一个阶段的积累,也就是说,适合的工作应该让从业者看到工作的未来,看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前景。也许这个工作不是职业者的终极目标,但是它能够让职业人明确在这个工作上所能得到的锻炼机会和提升范围,明白这个工作是自己职业不断成功的重要的有机组成。
◎工作的薪资待遇能够客观体现个人的职业价值,即使在职业人实施职业转型、职能转换过程中出现价格起伏,这个起伏也完全在职业人的接受范围之内。没有薪资保障就说明职业人的跳槽求职工作是低效甚至失败的。
◎自我分析:既包括心理学层面的客观评价,也包括对以往经历的价值点评估。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一段话来告诫那些与上文中的英语翻译有相似经历或将要有类似打算的职场人,最合适不过: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的精力花在某些方面,意味着同时你放弃了另一些方面。与其花很多精力去把弱项改造成强项,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发挥强项上,会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尽量少用“有趣”“好奇”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是“充实”“有成就感”“乐意”之类。 ——《可以让你少奋斗10年的工作经验》
通常我们找到一份工作,从事一项任务,70%是适合个人兴趣的就很不错了。我们又迫于一些特定的因素,比如经济(家无余粮)、时机(自己当时感兴趣的行业正处在低谷期)、行业前景(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较之自己感兴趣的那个行业而言,更有发展前途)等,而不得不去熟悉这份工作。
今天,你整理了没? 工作系统化、经验程序化。
职场,说白了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微版,是自然界中的一条生物链,你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杜拉拉的解释是:作为下级,你应该通过实际经历或平时的留心观察了解上司的工作习惯、行事风格,然后调整自己的某些做事方式主动迎合对方的需要,使其觉得你的领悟力符合他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