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点:你若懂我,何须我说呢?
说好听点,或者克制地说,这很难做到。一个人要想”懂“另一个人,很难。试想,怎么样才算”懂“一个人?不强迫对方,不会误责彼此,甚至在对方的欲望没表现出来时,另一个人已经满足了等,这应该算是”懂“彼此,且无须对方去说了吧。
这个能不能做到?能,但难度爆表。怎么做到呢?悉心观察对方的一切行为习惯,在大量经验的情况下揣测,很类似”Lie to me“所说的微表情。
说难听点,这就是矫情。说这句话的,还不如直接说:”来,Daring,给我上天摘个星星“。(写到这,胸中犹如被一万只草泥马来回践踏,容我喘会儿气先)
第二个点:关于”Deadline“
在做材料时或其他情况下,经常遇到“到了截止日期却没交出成果”的情况。对于这一点,有些人的问题简直可以让人一口气喘不上来。比如:”昨晚八点截止。夜里十一点你告诉我,明早给你可以吗?“
这问题让别人怎么回答?
答案一:可以。那我设置的截止日期意义何在?如果可以随意不遵守,那何必存在?同样,别人在截止日期前加班加点完成了,到你这儿就有了”特权“?公平?让本人情何以堪?
答案二:不可以。但是你明明没完成,难道逼着你在夜里十一点去赶材料?这让我觉得,哦,我好不人道。我心里不爽,你因为赶材料不爽,两败俱伤。
答案三:不回复。这个好像很不礼貌。
题后话:也许有人会说”唉,你想太多啦“。但是,须知,我们的一个问题,有没有考虑过让对方怎么回答?
生活中,可以迁就。但不是任何场合都会有人迁就我们,比如工作中,所以还是咱们自己早点学聪明点,会有好处的。
我见过很多人抱怨这些类似的蠢问题,他们选择无视,因为回答那些蠢问题浪费时间,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不熟。
第三个点:“在吗?”(临时想起来的,不作为主要扯的内容)
都2022年了,还有人经常在微信上问:“在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若干时间后,我回复一个“在”。然后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聊天就变成了如下:
A :在吗
B:在
若干小时后······
A :在吗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