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恍然十载,十年中,虽世易时移,然岁月静好,也就如此安稳的走过来了。却到底经历变迁,要重新面对毕业之初的面试择业,内心多少惶恐,尽管比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多了经历甚至资历,却有年龄和的多方制约,择业范围大大缩小,心理定位在管理人员,所以面试机会并不多,幸运的是终有老板慧眼识英(暂且自以为英才)。如今尘埃落定,回头反思自己的面试历程,对于今后自己也要走的人力资源路线,有点点感悟:
一、每个人都有最终适合自己的位置,若你现在失业或感觉现有工作如履薄冰,说明你还没有找到你的位置。第一份工作辞了不久我就接到住处附近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按部就班,顺利拿到offer,职位是行政经理,看得出总经理相当重视该职位,无论是听闻之前有多少前辈在此位置折腰,还是无论大小事务分内分外,总经理一句话都得参与,开始的欣喜到后来的无所适从,渐渐明白被重视有时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试用期结束,当收到人事的转正通知后我也一纸辞呈递了上去,谢绝了老板的诚恳挽留,毅然抽身。走出公司一刻舒了一口气,如若坚持,不是不可以,只是那种不适就像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总会感觉别扭和不舒服,心里知道这不是我的位置,我又何必留念呢。
这次之后,投递简历更加谨慎,非得看到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招聘信息才出手,因为知道如若不加选择,只会像此前浪费时间。回头想想在近十年的人事行政生涯中,发布过的招聘简章数不胜数,自己还真没认真斟酌发布的信息中岗位职责是否完整,任职要求是否明确,是否也是广撒网,最终却很难看到合乎心意的鱼儿。再来看看标题提到的适合的位置,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很多人一直都感觉工作不顺心,于是跳来跳去,可总有一天他会安定下来,到那时可能他已经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也可能他放弃了寻找。在公司做人事的时候也看到过很多这种现象,一个员工在事先安排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却总是疙疙瘩瘩,尽管也能用吧,但总不顺手,于是把他调到另外一个岗位,他却如鱼得水,很快在某一方面便崭露头脚,我们在庆幸用人得当的同时有没有反思,为何当初就没有给他一个适合的位置,我想,无论是员工个人还是人资管理员都有责任。
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在招聘或面试的时候是否真正从岗位需求出发,是否始终带着有色眼镜对待求职者。从历练了十年的公司出来后,先后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面试六七个,拿到绿卡的两个,成功的几率算是很高,回头看看我所经历的这些面试,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理说,我应聘的当属管理岗位,面试我的可能是人资高级主管或分管副总甚至总经理直接面试也有可能,在我参加的六七个面试中,有五个是直接面对人资管理人员,无有例外的,这四五个面试官都是手上拿着我的简历,开始一整套的面试流程,而无论我在自我介绍中多么详尽的告知我此前的工作内容、职责,业绩优缺点等等,他/她都会用一种怀疑的目光从我的语言找出疑问,一遍一遍的,甚至有的会将面试刚毕业大学生的那套拿出来,直至我口干舌燥,最后给出一句:我们综合考虑后安排复试,请回去等候通知。我就知道算是在这关直接被卡掉了。而直接和总经理面对面的两次感觉却截然相反,尽管一开始颇感压力,毕竟要不要用我他有直接的决定权,却在后面的交流中切实感受到合作伙伴般的平等,没有审问,没有质疑,面试过程友好愉快,这让本来口才并不好的我也能滔滔不绝且自信满满(本来也是实事求是的描述),而我也在对方的眼中看到越来越多的赞许,我知道,我成功了。所以,七次面试中,两次面对总经理,而恰恰是自认为最有压力的两次偏偏都成功了,尽管有位老总说,招人其实看缘分。对这句话认不认同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为何和人资交流起来就感觉不到缘分呢?
之前做人事,也面试过各种类型不同岗位的人员,我不知道当时的我是否也像我遇到的人资面试官一样,自以为有学识,自以为有经验,自以为可以用怀疑的目光审视对方,而真正忽视了企业的真实需求,我想多少会有吧,如若不是这些亲身经历,我可能会在人力资源的岗位上继续审视下去,而由此错过最适合、有缘分的求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