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得真知——曾国藩第十九课
今天这课对于看人挑担不吃力,深有感触。天下事,在局外呐喊不能事,只有挺身入局方得有效。阅读曾国藩的一生,他最终的成就,升华放彩就在咸丰三年之后。所以曾国藩的人生可以简单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是,中进士之前,曾国藩立志成一个读书人,要改变家庭的命运,多次落选后,曾国藩找到了考试的窍门。中进士成了翰林,曾国藩完成了一个读书人的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第二段是十年京官的经历。曾国藩虽然有也官身,成为上层阶级中的一员,可他真正进入了才发现,京官大多数还是最低层的辛苦人。在京居,大不易,如果不能有额外收入,在京官生活都困难。曾国藩自身有才,又会钻营,待人还能以诚,得到了贵权的认可,所以十年七迁。他升官的速度都创了记录,这本不是什么稀奇事。每一个为官者,都是以升官为目的的。如果是太平年代,如曾国藩这样的文人,要么成为一治国名臣留名青史,要么最终寂寂无名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他能留给世人的只能是一些诗文字画。但能否成为苏轼那样的文化名人,概率不高。曾国藩自认是个笨人,所以才思敏捷与他无缘。 故事的变化出现在第三段。
曾国藩办湘军,投笔从戎,奔赴了战场。这才是曾国藩思想成熟,是他走向自己理想的关键阶段。之所以对人生,对世事有那样多的认识,与太平天国的战争所经历起了重要作用。在家时,曾国藩爷爷的八字真言对他影响是深远的,他爷爷的经验全是实践经验。但他在为京官之时,主要做的都是写文章上奏折,他所面对的工作,都是一以个局外人的角度去发现意见和看法。大多数都没有介入到具体的世事中。可在办湘军之时,湘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败到胜,从小到大,曾国藩是亲历亲为,躬身在一线。他完全参与到了一支军队的建立、训练、战争的所有过程中。他亲自编过军训手册,自己编军歌,亲自带部队上战场。他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与皇帝的关系,与同僚的关系,与地方乡绅的关系,还有与敌人的关系。这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这一期间,他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各种艰难,他也历尽了生死离别。在做事时出现的下拌子,扯后腿,瞎指挥,队友的背叛,部下的忠义,敌人的狠辣,等人世间所有的美丑善恶都被他体会了一遍。特别是他经历了生死,他体会到了思维的困境,在被生活打磨过后,曾国藩挺过了最坚难的时刻。才有了我们现在读到的曾国藩,才有了后来的大胜太平天国,才有了后来清朝的同治中兴,才有了一个改变一个时代的伟大成就。
曾国藩的挺身而出,勇于入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放在今天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想要认识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身其中,参与到其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完美的人,做事多了犯错的机会也多了,面对错误,如果不能下场帮忙解决,就不要站在边上发言,不做键盘侠。所以才有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说法。
做实事,不要怕丢脸,不要怕打脸。不做事,就不提意见,少发言批评别人的错误。踏实做事才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