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人生之疏遇,各有千秋,每每想起,难免要叹一句呜呼哀哉,既有忧人之境,亦有虑己之况。
很早以前就读过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近日翻看QQ空间时偶然看到曾经的我将这首诗放在空间日志当中,算算时间,竟有6年之久。回想起当初对这首诗的喜爱,不由得感慨万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特别喜爱的,竟渐渐被我遗忘在角落,若不是无聊回忆过往种种,也不会再将它想起。思来想去,最后只能得出结论,或许人本身就是一种喜新厌旧的物种,新的事物在内心深处积压的多了,旧的事物就会逐渐被尘封,直至从记忆中消失不见,仿若从未出现过。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初我对这句诗爱的死去活来,总觉得它说出了我的心声,也说出了我青春年少的无奈。没错,年轻的心总是包罗万象,想要拥有世间的一切,也不想放过身边任何好的或是不好的事物。但正是因为这种自命不凡和贪得无厌,让无知的孩子错过了太多,也留下了太多本不该有的遗憾。后来才明白,有些许遗憾,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后来的某一天,偶然读到晏同叔《浣溪沙》中“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几句词时,一时竟惊为天人,不由感慨世上竟有断舍离如此痛快之人。至此,似乎选择树林中的哪条路也已经有了明确的决断。失去和得到,或许本就是同一种东西。这样看来,遗憾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弗罗斯特用这段话为这首诗画上了句号,但读它的人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选择要做。人都会后悔过去,感慨曾经若怎样就会怎样,羡慕那个虚构中做出不同选择的自己,寄情于未知的幸福。
事实上,没人能始终做出完全正确的选择,但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当时做出选择的心境却是坚定不移的。就像伊邪那岐费劲千辛万苦到黄泉之国想要复活伊邪那美,最终看到的却是已经全身腐烂、面容丑陋的妻子。谁又能说,这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