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心探索编辑部
编辑 |道丰
图片 |网络
阿橘,31岁,婚龄4年。维持一段婚外亲密关系已长达一年半,这其中还有其他长短不一的情人关系。——她并不想跟先生离婚,事实上,还相当恩爱,只不顾恩爱得太像模范学生,连房事也规律得从不创新。这令人倦怠,且没有了期待,而情人们的激情令她着迷。
一脚迈入了婚姻,阿橘却觉得自己另一只脚始终在门外,不想踏入,然后也不想转身离开,就这么卡在门槛这儿,阿橘有时候会对自己感到绝望、厌弃:到底,我需要的是什么?寻找的又是什么?关系中的性倦怠,根源在哪里?
小调查
林濛
未婚,小学老师
我有一个在一起将近十年的男友,可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日子都有对方的陪伴。我们感情很深,是朋友们眼中的“模范夫妻”。一直没有领证的主要是因为他想在事业上先干出点名堂再娶我。刚开始在一起那几年我们还住在一起,后来出于一些原因我搬回家陪父母住了。所以现在只有在周末和节假日才会一起过。
他现在对我在性上面的要求越来越少,远不像前几年那么主动。我起初会有些不满,也想过一些办法让他对我重燃欲望,但好像都没什么作用。他说我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才想用性来控制他,我觉得不是这样,但我们没办法彼此说服。所以现在我也懒得在性上面动什么脑筋了。
激情什么的,本来就是很难持续的。只要他的心在我身上,我就挺满足。
李艾
已婚,全职主妇
我跟老公是朋友介绍认识的,他是做生意的,是家族企业,我们结婚后不久我就把工作辞掉了,专心做他的贤内助。我们的儿子今年6岁,很聪明,也很乖,我特别知足。
刚结婚的时候,我们两个经常腻在一起,那个时候性带给我们很多快乐。我并不是性欲很旺盛的人,但是知道他很迷恋我的身体,会让我觉得很快乐,应该说有些得意吧。但可能是那个时候对快乐的追逐太疯狂了,结婚一年之后,我们的性生活就少了好多。加上他家里人希望我快点生小孩,我们的主要目标就转移到了“造人”上。有了孩子之后,温存就更少了。我们已经有至少半年没做爱了。
现在宝宝是我生活的全部重心,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他让我觉得生活有奔头。性这个东西,好像已经离我的生活很远了。
◆
在性与亲密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采访/李婧、Cora
翻译/陈怡廷
Ξ爱是一项任务,还是需要?
心探索: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固定伴侣有“性倦怠”,但却可以从关系之外的第三者身上找到激情?
马龙:请允许我从个人记忆柜里开始。二十几年前,为了进行心理-人类学研究,我时常往返印度,持续了几年。这几年间,我与许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进行会谈,当然,我也与印度老百姓有许多面对面的交流。自然,对话里难免充斥我们各自文化背景与习惯的观点比较。他们常常会笑我,说: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人是没有资格谈爱的。
从他们眼光看来,一个来自离婚之地的人怎么能有资格谈爱?那个时代的印度几乎听都没听过“离婚”的说法。他们说,这是因为他们不必自己选择伴侣的关系,双方家长会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未来配偶。我们可能会以为他们肯定在考虑彼此的经济地位或类似的利益关系,但事实不然,印度人认为父母对子女深切的认识让他们成为唯一能为儿女正确选择人生配偶的人。
我的对话者发现,在印度多数的婚姻中,两个年轻人必须学着去爱对方。如同所有的恋爱,刚开始这种学习爱的过程有时也很困难,可是一旦学会和谐相处(他们总是能学会),两个人之间相互的接纳与尊重,之间温柔而愉悦的性,是西方自由恋爱的婚姻根本无法与之比拟的。
他们跟我说:“你们西方人啊,靠坠入爱河来选择伴侣,靠性吸引力来择偶!”他们说话的语气好像在说这是多么幼稚的做法。简单说起来,对于印度文化来说,爱是一项任务。
相反地,在西方国家,爱更多是一种需要,是一种享受;我猜现在的中国也是一样的概念。尽管我的印度朋友们所说的话可能看似荒谬,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们的话并非毫无意义。
个人主义增加人们自我觉察的能力,然而,它同时也带来更多焦虑,更多不满,以及增加人们渴望却根本难以在这世界里寻获的事物。因此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盛行程度与其外遇和离婚率是息息相关的。
Ξ亲密关系,无意识寻找自我
心探索:不断地渴望难以在眼前寻获的事物(情感、亲密、性……),其心理本质是什么?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
马龙:我们为什么会坠入爱河?大体上来说,我们会爱上与自己相似、同时又和自己带有重要意义上差异的人。爱上对方,是因为自身无意识地在找寻自我,或者在寻找父亲或母亲。
这样说吧,对方可能具备某种我们正在找寻的无意识意义,因此当我们遇到对方时,我们会想象如果自己能够跟对方建立连结,那我们就可以获得人格或生命中某些特殊的特质。为此,我们赋予这个我们所爱的人一些任务,而当最终任务完满之时,也是我们的爱告终之日。
任何情感尚未全然成熟的个体都可能经历上述的恋爱。另外一种不同带有点病态性质的,是一个人太频繁地坠入爱河,强迫性地坠入爱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需要众多性伴侣但不要情感卷入的个体。
强迫性魅惑者或强迫性受诱者横跨许多种人格类型,从阳具-自恋型(phallic-narcissistic)男性到癔症型女性都有。他们共同的特质是:无法真实、深入的情感卷入;无论是在恋爱或是性关系里,他们更多是寻求个人胜利,为自负寻觅某种满足。不幸的是,他们也无法在性上获得真正的满意。这是当代社会严重而不幸的现象:事实上,许多人,男人女人都是,他们都不知道何谓真正的高潮。
Ξ“灵肉分离”的背后
心探索:有些人似乎可以做到“灵肉分离”,即可以跟异性仅在肉体上发生关系却没有任何情感上的牵连,您认为这是否可能?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拥有这种观念的人其深层心理动因可能是什么?
马龙:很不幸“灵肉分离”的现象是存在的。你或许可以从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复里认识到我认为所谓“灵肉分离”含有病态的成分。当然,我绝不是说这么做的人是“有病的”,我只是说这种趋势在传达社会某部分的困扰与不适。
在最糟糕的例子里,“灵肉分离”可能会导致心理和性障碍。有性无爱的人在他们童年时期没有能成功应对“爱的矛盾”。爱,也带有恨与拒绝。
孩子最复杂和终极的任务就是从爱恨混合体中将爱与恨剥离,让自己得以管理它们,最后,终究获得重新融合两种感觉的能力。这种融合中,爱永远占上风,同时恨的感受又不必全然臣服和依附在爱的客体上。
有性无爱的人没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所以,他们总是畏惧自己无意识的恨意,或害怕伴侣发自敌意(恨意)来掳掠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没有感觉:对他们来说,没有爱,就没有恨。
◆
性的表达需要层次感
采访/青海
Ξ下面的开关在上面
首先,性的开关不在下面,在脑垂体,也就是说,下面的开关在上面,而上面的开关在下面。张爱玲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也就是这个意思。现代中国社会,性倦怠已经成为普遍问题,我出去讲演,提到这个问题底下就有女人哭,男人有的动容,有的尴尬,有的漠然。
男人们精神压力太大,跟过去没法比,性能量降低、倦怠也是身不由己。怎么补?减压。头脑的压先减下来,两个人最好去旅游,自然环境美好的地方有助于放松自我、恢复性能量。
Ξ男人潜意识里对妻子的畏惧
第二,丈夫对妻子的感觉问题。一个男人需要三个女人,妻子、保姆、情人。妻子首先保证他血统的纯正性,所以潜意识里男人对妻子有畏惧、害怕,常见女人越厉害男人越幸福。女人是他家的功臣,男人潜意识里会觉得我不可以太冒犯,有压力,而外边就不一样,没必要负什么责,他也不信任外边的人留种,这是动物性。
另一面,妻子的“尊”不放下,也没法充分享受性:不能让丈夫觉得自己是个荡妇。所以女人在外边可以绽放自己,在家里反而没法绽放自己,这也是造成性倦怠的一部分原因。
在这一点上,现代女性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尝试去改变,不过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Ξ中国式性教育的缺陷
第三,中国人接受的爱和性的教育是有缺陷的。西方男人在这方面要成熟的多。你会看到电影里,男人手指掠过女人发梢的动作,并没有碰到你,但是充满了情欲,肢体语言是更高级的语言。
而中国人呢?只要娶了你,身心灵就一股脑全交代了,不知道要延续感觉,情爱的表达也没有层次感。女人们也缺乏这种层次感,尤其有了孩子以后,就被捆绑住了,性能量更难释放和表达。
◆
觉察:创造爱(做爱)的真正要点
节选自阿光博客《约书亚的传导最新译文》
译者/阿光
对自己的性本能感觉到安全,是跟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你开始欣赏自己的身体以及它会为你带来的体验。当然,跟另一个人亲密的连接需要的不仅是这个。你所面对的是另一个人,这个人是被完全不同的背景和历史所塑造的。为了让你们双方都感觉到安全,你们的心需要向彼此敞开。
你们都对臣服于对方以及信任带有防御,你们都携带着旧有的情感伤口,你们彼此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当你愿意去面对自己的恐惧,并且真正愿意去理解双方的痛苦时,情感亲密就开始了。当你愿意如此时,你们的心中会有喜悦,你们的心中会有疗愈之流流向彼此。你们会在身体和灵魂层面走得更近。这个微妙的过程就是创造爱(做爱)艺术的真正要点。它包含了奉献、耐心、诚实、和勇气,这是既富有激情也高度灵性的。
我现在想要邀请你让自己的意识下降到自己的腹部。你的意识其实就是你的注意力,现在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腹部上。去体验那个区域有什么感受,然后让注意力更向下降到你的性器官和尾椎骨(海底轮)。下降到你身体的那个区域,并且让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客观和中立。
这是你身体的一个奇妙部位,在这里去感觉你就的生命力,你也许会看到或者感觉到一种颜色,看你能否让这股生命力和性的流动进入你的双腿,与地球建立连接。去观察你的身体现在想要什么东西?你是否允许自己的身体去体验它想要体验的?
也许你的身体在日常生活中想要体验某些事,它可能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却被你的头脑所否决。很认真地去看待这些需要,你的身体想要带你回家。
身体跟灵魂并不是相对立的,它是灵魂的物质化形式。是你的头脑让你跟灵魂分离,而不是你的身体。与你的身体和解,去享受它所带来的各种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