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于写作内心有点抗拒,可能是因为昨夜女儿半夜哭闹,早晨身体疲惫写作的思路也不通畅。我想起训练营马可老师在分享课上说的:“一个写作者,如果内心毫无灵感、状态不佳时有不写或者少写的权力。”这不是对写作这件事情的拖延,这是一种智慧的策略,是对写作热情的保护。
当我们谈论写作,经常会关注到写作的灵感,没有灵感的写作是一种枯燥的“作文”。就像中学时候的命题作文,没有多少画面感,一些论点大多是背诵下来的典故,写多了自己也感觉疲倦。然而仍然有人在面对命题作文时,处于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写起来行云流水。这样的写作灵感来源于什么?
我很少体会下笔如有神的写作状态,但姑且参考马可老师的写作课来谈一谈。我认为写作的灵感迸发至少有三个前提条件。
1.好的身体状态
疲惫不堪的状态下,精力无法支撑写作的流畅性。我对此深感体会,经验来自我临睡前的写作经历,困倦的感觉会阻碍文字形成句子、阻碍句子连成段落、合适的辞藻半天才能冒出一个。我在写作训练营的初期,采用的晚上写作方式,一直在夜晚和自己的身体做对抗,最后写出的内容也不太满意。
身体是心灵的容器,当状态不佳时,心灵观察外界、感知外界的大门就关上了。《成为作家》一书中强调写作者需要自律,真正的作家很少会享乐。这就是因为,写作的灵感依赖于身体的状态,要想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就需要保护自己写作时的身体状态。
晨写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早晨无意识丰富,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早晨身体状态是最佳的。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处于一个生机焕发的过程中,在这个状态下写作身体不觉得疲惫,反而感到兴奋,写出的东西往往自己也会更有信心。
2.沉思冥想
我写作顺畅的时候,基本上有这样的特点:有强烈的倾述欲望,脑海中有清晰的画面,心中有浓烈的情感酝酿着,这样的时候写作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的。但这样的时刻并不多,可能是对生活的捕捉和洞察还不足的缘故。
洞察生活的细节,从细微处发现非凡之处,写作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意象,而不是空想的词语和套用的句子,这样或许下笔才更有神些,也才能把生活细节写得清晰而不繁琐。另外,更深入的思考生活,可以从简单平淡的生活中悟出一点动人的道理,或是一点温暖的情感,这些真实感受是宝贵的,他们真实而且有着丰富的细节,我只用去描摹这些细节,就有数不尽的观点可写。
3.不忘初心
什么时候我们的灵感来得最快,也来得最自然最生动,就是在心无杂念、放松自如的时候。当我把别人的评价、写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都抛诸脑后时,写出的文章往往能打动自己,别人阅读是也会感受到慢慢的力量感。
写作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能获得什么,会有多少人看,也不在意写出的质量好坏,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把本真的想法表达出来,写出的文字也是动人的。而在我去刻意写一些自己不擅长的文体,期望够获奖时,写出的文字就少了很多真实的情感,写起来也是文笔不畅。
保持写作的初心,时刻想着写作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赞誉和金钱奖励,而是因为写作本身带来的益处:促使我身心的成长,重塑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发现更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