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作为一个出身普通的人,虽然我从几年前开始就经常能够听到很多人感慨,“富人越来越富”,但我只是浅显地理解为,他们比我们拥有更多的钱,凭此去投资、去赚取更多的钱。
我们只是起点不同。如果穷人有了钱,一样可以越来越富。
马太效应嘛,就像适者生存一样,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没什么好觉得不公的。
可我近两年,终于渐渐认清,“富人越来越富”,不只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拥有更多的投资资本;
穷人越来越穷,很多时候也不仅是因为手头没钱做不了想做的事。
出身的不同给人带来的差距,远不只是在起点时的财富、受到的教育和拥有的资源这么简单。
真正让我觉得难以跨越的,并不是财富、资源和地位上的差距,而是家境的不同给一个孩子带来的格局和心态的巨大差异。
这两项在这个社会阶层流动逐渐减少的时代,对于长大后的年轻人的事业、人生的影响,远比努力和天赋来得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是一个若想成就大事业,既有机会越来越少(已经被大佬们瓜分完毕,马云、王健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需要去挖掘风险较高的潜在机会,也需要付出更多成本的时代。
而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气、底气冒险去做这些事,也更能把这些事做好、做大。
因为金钱的充裕,带来的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无后顾之忧的笃定感和没有什么是输不起的底气。从而带来的是对所做事情必须高标准的极致要求,是一个年轻群体长久以来充沛的自信,以及在面对选择时的更有魄力、更有格局。
这一点我以前感触不深,在学业和单纯的职场上,都不存在太多的机会成本,所以不怎么用得上格局这个玩意,因为自己尚且还算混得可以,没有发现很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因为我就算相对来说很勇敢,依旧不敢拿所有的家当来豪赌,我怕输,怕从头再来。
这是成长过程中无数次认知到家里不够有钱、妥协、退让、放弃、牺牲、自卑、为家人考虑后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非一时可以改变。
当想做一件事,想成为某种人,或者面对一项可能影响到成败或者未来的关键决策时,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能不计成本,不计得失,勇往直前。
而像我这样贫寒家庭出来的人,常常会权衡利弊,考虑周全,退而求其次,或者将自己觉得非常好的想法和念头忍痛割爱。
因为没资本,没退路;因为没后路,输不起,不敢输。
即使能成为优秀的人,格局也不会特别大,这是我现在经常觉得可惜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