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问题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否广大专业人士都需要更多的跨学科技能?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确定跨学科知识是否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就必须找到起因。萧伯纳的笔下有个人物这样解释专业的缺陷『归根到底,每个职业都是蒙骗外行人的勾当』,但是萧伯纳低估了问题的重要性,蒙骗外人不仅仅是因为专业人士的自私造成的,更为重要的是,各种互相交织的潜意识心理倾向也对专业人士的行为有可怕的影响,其中最容易引起麻烦的两种是:
1.激励机制造成的偏见,拥有这种认知偏见的专业人士会认为,对他们自己有利的,就是对客户和整个文明社会有利的。投资管理员会为了拿更多的提成,而引导投资者多次投资,从中赚取交易费用。
2.铁锤人倾向,这个名称来自那句谚语:『在只有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非常像一颗钉子。』如果一个人拥有许多跨学科技能,那么他就拥有了许多工具,因此能够尽可能少犯『铁锤人倾向』引起的认知错误。当一个人拥有足够多的跨学科知识,那么他必然会与自己存在的两种以上麻烦作斗争,那么他在通往普世智慧的道路上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提供了足够的跨学科知识吗?
我们的教育太过局限在一个学科里面,而重大问题往往牵涉到许多学科。
芒格说,早在他年轻时,学科之间壁垒森严、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情况就已非常严重。当然也有很多杰出的学者致力于改善这种学科间隔离的状况。当今的高等学府提供的跨学科教育比他们上学的时候多了,这么做是正确的。
第三、四个问题的回答
第三个问题是:对于大部分软科学而言,什么样的跨学科教育才是最可行、最好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检验一下最成功的专业教育,所以这里以对飞行员的训练为例。和其他行业相同,为了避免『铁锤人倾向』带来的巨大麻烦,我们对飞行员的训练,要依照一个严格的六要素系统进行,这六要素包括:
1.要教给他足够全面的知识,让他能够熟练地掌握飞行中用得到的一切知识。
2.把这些知识统统教给他,不仅是为了让他能够通过一两次考试,而是为了让他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知识,甚至能够同时处理两三种相互交织的复杂的危险情况。
3.他要学会有时采用正向思维,有时采用逆向思维,这样他就能够明白什么时候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他想要的事情上,而什么时候放在他要避免的情况上。
4.他必须接受各门学科的训练,力求把未来因为错误操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重要的操作步骤必须得到最严格的训练,达到最高的水平。
5.他必须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
6.在接受最初的训练之后,他必须常规性地保持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经常使用飞行模拟器,以免知识长期不用而生疏。
试图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精英教育中,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结果,必须让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持久地掌握所有必要技能、拥有熟练使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正向和逆向思考的技巧、还要养成核对『检查清单』的终身习惯。若要获取全面的普世智慧,没有别的办法,更没有捷径。
乍看之下,完成这个教育很难,但是如果考虑到下面三个因素之后,就会发现没有那么难了。首先,『所有必要技能』让我们知道我们只用掌握每个学科真正重要的大道理就可以了,只要拥有足够的天赋和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掌握至少一种跨学科知识。其次,在精英教育中,老师和学生都不会缺乏天赋,我们拥有13年的时间把12岁的聪明学生打造成优秀的职业人士。第三,逆向思考和『检查清单』在生活中也很容易学习得到。
第四个问题:过去50年,精英学府在提供最好的跨学科教育方面取得了什么进展?
精英学府做了许多努力,包括改变教学方向和提供更多的跨学科教育,在犯了不少错误之后,现在整体的情况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整体情况尚未令人满意,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通常效果最好的做法是,多多实行『拿来主义』,这样,在许多软科学学科就能减少『铁锤人倾向』引起的错误。比如,如果经济学吸取了生物学的『公用品悲剧』(即公共资源因滥用而枯竭的教训),就相当于正确地找到了一只『无形的脚』,可以让它和亚当·斯密那只『无形的手』并存。现在行为经济学已经明智地向心理学寻求帮助了。
然而随意使用拿来主义也会造成一些糟糕的结果。比如有许多法学院和商学院采用生搬硬套的有效市场理论,他们有时候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伯克希尔的投资决策。此外,拿来主义在引进其他学科概念的时候,根本没有搞清楚这些概念的重要程度,这样也会产生极大的理解偏差。
第五个问题的回答
第五个问题:在精英软科学领域,哪些教育实践能够加快这个进程?
首先,更多课程应该是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如法学院毕业生必须掌握心理学和会计学。
第二,学生必须有更多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以免掌握的技能由于长期不用而遗忘。
芒格分享了很多年前一个教授的故事。这位教授非常聪明,但有点离经叛道,他给学生上课很有意思。
有一次,这位教授的考试题目是这样的:有两位不问世事的老太太刚刚继承了新英格兰地区一家鞋厂,这家鞋厂专门制造名牌皮鞋,后来生意上遇到一些严重问题。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些问题,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写下给两位老太太的建议。最后,几乎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被判为不及格,但是有一位聪明的学生被判了很高的分数。
那得到高分的学生答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答案非常短,大概是:『这家企业所在的行业和所处的地方竞争很激烈,再加上遇到的问题非常棘手,两位不问世事的老太太通过聘请外人来解决问题是不明智的做法。考虑到问题的难度和无法避免的代理成本,两位老太太应该尽快卖掉这家鞋厂,最好是卖给拥有最大边际效应优势的竞争对手』。
这个高分学生作答的根据并非当年商学院传授的知识,而是一些更为基础的概念,比如说代理成本和边际效应,它们分别来自心理学和经济学课程。
第三,大多数学院应该更多地使用商业刊物,比如说《华尔街日报》《福布斯》《财富》等等。这些刊物非常好,它们报道的事件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加以分析。这些刊物有助于学生学会新的成因模式,而不是简单的复习以前的知识。
第四,当大学偶尔有职位空缺,需要招人时,应该避免聘请那些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教授。学生也应该避免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激情澎湃的人缺乏掌握跨学科知识所需的客观态度,受意识形态影响的人很难拥有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
最后,软科学应该加强模仿硬科学的基本治学精神与方法。这里所说的硬科学,是指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四门学科。硬科学在如下面两个方面做的更好:1.避免单一学科造成的错误;2.使得大量跨学科知识更容易被应用,并时常获得良好的结果。
硬科学的治学精神与方法不是『拿来主义』,而是『不管是否喜欢都必须熟练地掌握』。道理非常简单,似乎没有什么用,但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为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来行事。生物学就是吸收那些基本学科的基本治学精神与方法,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
关于芒格的治学精神与方法,包括四点:
1.必须给基础学科排序,并按照顺序使用它们。
2.不管是否喜欢,必须经常熟练地使用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学,而且必须关注比自己学科更加基础的学科。
3.只要有可能,用自己学习的学科或者其他学科更为基本的原理来对现象进行解释。
4.如果第3步没有对现象提供有用的新观点,可以自己通过假设和验证的方法,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
跨学科知识的合理组织模式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必须完全弄清楚知识的原始出处;其次,必须把基本的解释放在第一位。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非常有效的古老守则,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对于这种治学精神与方法价值,芒格用自己的生活来证明:
芒格来到哈佛大学法学院之前受到的教育非常少,只有散漫的工作习惯,没有任何学位。法学院的著名教授反对他入学,但在芒格家世交的干预之下,芒格还是被录取了。
时至今日,芒格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上过化学、经济学、心理学或者商学课程。但很早就学过基本物理学和数学,掌握了硬科学的基本治学精神与方法,芒格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各种软科学,增加了他的跨学科普世智慧。
芒格发现,这种基本的治学精神与方法,在他利用非正式的教育来弥补自己知识缺陷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使得芒格的能力出乎意料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因而,芒格的生活无意中成了一种教育实验:一个很好地掌握了自己专业的人,即便是在非常广阔的学术领域试验他基本的治学精神与方法,也是非常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利用非正式教育来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是芒格一直在做的事,芒格的能力也在这种学习态度下获得极大的提高。
芒格重读第五讲
芒格在重读自己的第五讲时说道,他一个字都不想改,他依旧认为自己的观点非常重要。这里,芒格向我们一共推荐了四种基本的检查清单,最后这四种检查清单的内容是互相重叠和加强的。
1.双规分析。理性的看哪些因素主导牵扯到的利益。感性的看哪些潜意识会影响结论。
2.投资和决策检查清单,详细地列出各种值得考虑的因素。
3.简单的普通观念:
先解决那些简单而显而易见的问题;利用数学运算能力;逆向思考;应用基本的跨学科智慧;永远不要完全依赖他人。注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就是大效应。
4.基于心理学的倾向。
芒格的另外一篇演讲,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
本讲内容包括以下三次演讲:1992年2月2日,在加州理工学院教职员俱乐部布雷讲座上的演讲;1994年10月6日,受剑桥行为研究中心邀请,在哈佛大学教职员俱乐部发表的演讲;以及1995年4月24日,受剑桥行为研究中心邀请,在波士顿港酒店发表的演讲。
芒格将三次演讲的精华内容合并起来,写成一篇从来没有发布过的演讲稿。这篇演讲稿中,芒格还分享了心理学中导致人类做出错误判断的诸多倾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芒格的心理学吧!
重写演讲稿的缺点和理由
上文说道,这篇演讲是芒格将三篇演讲精华合成一篇的作品,旨在更清楚的阐明芒格对心理学的造诣和感悟。在重写的过程,芒格心理经历了一次非常激烈的斗争,这里是芒格在重写时的心理活动,并列出了以下优缺点。
芒格提出了重写此文的四个缺点:
1.在重写这篇更长的『讲稿』后,必然会追求逻辑的完整性,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会更加晦涩难懂。
2.芒格非常谦虚的说,他在15年前对心理学教材只有粗浅的了解,此文中对许多学院派心理学的批评,可能会引起不少心理学教授的批评。
3.这篇更长的『讲稿』肯定会引起不喜欢他的人更多的批评。
4.这篇阐述芒格更多的观点的文章,肯定会暴露芒格更多的漏洞,芒格自己也承认,常常因为指出传统智慧中的错误,而吃了不少苦头。
而一定要重写此文的理由也有三个:
1.即便芒格觉得自己因为指出传统智慧的缺陷而招致批评,但是芒格并没有改掉这种性格的打算。
2.芒格赞成第欧根尼的观点『从来不得罪人的哲学家有什么用呢?』。
3.这个理由最为重要,即芒格之所以喜欢编排心理学知识,很大程度是效仿了《天路历程》的主角、本杰明·富兰克林、恩尼斯特·巴菲特三人,给世人留点东西。在《天路历程》中那位『真理骑士』临终前留下这样的遗嘱『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他的人』,芒格从这里得出的启示是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剑』,并不在乎它是否接受赞美,也不在乎有多少人能够使用它,不在乎说完对使用者有多大作用,只要努力还原它的本质就行了。
芒格初识心理学
在很早之前,芒格就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在芒格受教育的年代,非临床的心理学在理解错误判断方法的方面完全遭到主流社会精英的漠视。当时研究心理学的人非常少,只有一些自娱自乐的教授。当芒格从加州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时,对心理学是完全无知的,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着这种无知的状态。
离开哈佛之后,芒格开始努力去掌握一些最有用的心理学知识。他通过自学,慢慢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他相信基因进化论,知道人类和低等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人类像是被驯养的猴子,生活在一种等级结构当中,对当权者表示尊重,和同阶级的成员相互合作,对处于下层和与他有竞争关系的人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和不喜欢。
然而,这种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理论结构太过于粗糙。后来,芒格终于明白要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拥有更好的理论结构,这样才能够解释所见所闻。理论是破解难题的工具,理论框架能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芒格来说,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有两种思维习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试图使用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即总是反过来想。第二,热衷于收集错误判断的例子。
芒格对学院派心理学很不信任,认为早年间没有经历过正统的心理学教育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但是也有例外,芒格非常喜欢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于是给他的每个孩子寄了一本《影响力》,还送给西奥迪尼一股价值22万美元的伯克希尔A股股票。
蚂蚁和魔术师的故事
在描述芒格的理论之前,先讲两个故事,一个蚂蚁的故事,一个魔术师的故事。
关于蚂蚁,蚂蚁和人类相同,都是由活体结构加上神经细胞中的行为程序组成的。蚂蚁的大多数行为都来自于遗传,它的行为系统有极大的自然缺陷,例如当蚂蚁嗅到死亡蚂蚁身上的散发的外激素后,就会把死亡蚂蚁的尸体运出巢穴。如果科学家把这种外激素涂抹到活蚂蚁上,即便活蚂蚁活蹦乱跳,其它蚂蚁也会把它运到巢穴之外。这种简化的思维程序,可能会让蚂蚁做出可笑的行为,这一点在人类身上也表现地非常明显。
魔术师证明了人类神经系统确实会出现错误,例如,魔术师会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摘掉你的手表,原因就在于他用更大的力道触碰到了你其他地方,而这种更大力道的触觉会掩盖掉你手腕受到的力量。这就是对比引起的感知缺陷。
人类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
人类有很多经常出错的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之所以根深蒂固,在于这些心理倾向在大多时候是正确的。根据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原理:认知往往取决于情景,所以不同的情景通常会引起不同的结论,哪怕是同一个人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那些经常误导人的5个心理倾向:
1.奖励和惩罚倾向
首先,我们要说到激励机制的优点。举个联邦快递的例子,联邦快递的核心任务是把快递按时送到客户的手中。那么,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有一段时间,联邦快递上夜班的员工老出错,管理人员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最后,有人提出,把按小时收费改为计件收费,情况一下就好转了。富兰克林在《穷查理年鉴》中说过『如果你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然而,激励机制的超级威力也会造成坏的严重后果,那就是『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有的人因为受过教育而变得道德高尚,然而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他可能会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以便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且他还会为自己的糟糕行为寻找借口。激励机制引起偏见的另外一个常见后果是,人们倾向于钻各种制度的空子,他们往往在损人利己方面表现得极有创意。
2.喜欢/热爱倾向和讨厌/憎恶倾向
刚出生的婴儿也会天生就喜欢和热爱对他好的人,人类天生就喜欢被人喜欢,许多情场上的胜负都表现为是否能表现出额外的关注和爱护。
喜欢/热爱倾向造成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产生以下三种心理:
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
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来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
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同时,刚出生的婴儿也会『天生就讨厌和憎恨』对他很坏的人。讨厌/憎恨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
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
2.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
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3.好奇心倾向
哺乳动物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好奇心最强烈的是猿类和猴类。
而人类的好奇心又比他的这些近亲强烈得多。在发达的文明中,文化提高了好奇心,好奇心又反过来催生了知识的发展。
雅典人纯粹是因为好奇心推动了数学和科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机构能够增强人们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则能够帮助人们防止或者减少其他心理倾向造成的糟糕后果。好奇心还可以使人们结束正式教育之后,依旧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智慧。
4.康德式公平倾向
康德以其『绝对命令』而闻名,所谓绝对命令是指某种『黄金法则』,它要求人们遵守某些行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能够遵守这些方式,那么就能够保证社会制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在现代每个有文化的人,都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这种康德式的公平。
在现代文明中,陌生人也有文明排队的习惯,因为每个人都想要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得到服务。此外,陌生人往往会通过自愿分摊横财,当人们没有得到公平分配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奴隶制和各大宗教之所以存在了数千年,这种康德式公平是其主要原因。
5.重视理由倾向
生活在发达文化中的人,天生就热爱准确的认知,以及获取准确认识过程中的快乐。这种倾向给人们的启发不言而喻。如果老师在传授知识时讲明原因,那么学生往往会学得更好。
卡尔·布劳恩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设计了很多炼油厂,他所秉承的最简单的一条原则是:必须在任何对话中,讲清楚何人将在何时何地,因何故做何事,简单来说就是每一条对话都应该是新闻消息的导语,符合所有的新闻五要素。只有这样这个想法才容易被人接受。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件事,把理由说明白,会让沟通更清楚、更简洁。
同时『为什么』也是通往智慧和知识的道路。不幸的是,如果那个理由很荒谬,人们同样会理所当然地相信他。比如,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在复印机的长队最面边说一声『我要打印一些东西』,他往往能够插队成功,因为人们会条件反射地地给他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