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食物,流食易消化,是我们主要的佐餐食品,尤以早餐为主。各类不同辅料制作的粥又有不同的养生功能,例如绿豆粥消暑、红豆粥健脾等,因此粥在生活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古人认为经常食粥还能长寿,南宋诗人陆游有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让人们对粥的了解又深入一步。
粥是可口的,一碗美味的粥喝完以后,唇齿舌尖留下的岂止是怀念?粥也是温柔的,因为它不仅温暖了我们的胃,也在不觉间温暖了我们的心。走过许多的地方、喝过各种不同的粥,可是至今想起还能让我回味无穷的,却是外婆在那间低矮的小土房里,在那泛着微蓝火光的炉子里为我熬过的,带有丝丝香甜味道的白米粥。
外公去世后我便和几个表姐妹轮流给外婆作伴睡觉。但是果园里没有电视这是个天大的遗憾,而我们也经常因为要着急看电视而撒懒不去。当年外婆为了和电视争夺我们,真是费尽了心。今天从这里拿出一个苹果,明天又从别处找出一个石榴。而经不起诱惑的我们,虽说恨不得钻进电视里面去,但是想到外婆向变魔法一样,随时拿出的好东西时,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开电视,乐呵呵的去满足肚里的小馋虫。外婆除了经常拿出一些好吃的给我们,还经常做饭给我们吃。她最拿手的就是做面鱼和熬粥。而我至此最为怀念地是她为我们熬的白粥。
熬粥是件简单的事,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好。之前我每次做,都会用大火煮,一顿狂煮之后,米是煮熟了,可是米汤也从锅里溢出了许多,虽说也有阵阵飘香,可是吃起来还是有夹生的感觉,如此几次后我也就不喜欢熬粥了。
后来看到外婆的做法,真是长了一智。她的做法,并不比我高明很多,只是多了几分耐心。可是做出来的东西,却让人一尝难忘。外婆熬粥时先用大火煮二十分钟左右,然后把火关小,用小火慢慢熬。大概熬半个小时左右,等到米粒都绽开了,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再把提前准备好的红枣撕开放进去、再放一把葡萄干,接着再熬几分钟就可以吃了。揭开锅盖的时候阵阵米香伴着红枣的香味扑鼻而来,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也是又酸又甜,让人回味无穷。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她就是这样,在她慢慢老去的岁月里,让我们爱上了她的粥,爱上了记忆里所有清贫却快乐满满的日子。
《康熙字典》中写,粥也称糜,是一种由稻米、小米或玉米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可我觉得熬粥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一个人的心性。甘愿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做一碗粥的人,必定更加温暖从容。
记忆存在的意义,是在某个不知所以的时刻,让我们可以从往昔的温暖中汲取出可以继续前行的动力。木心曾说“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是的,一碗用心熬制的粥大抵就是最温暖,最深入心底的在乎。
只愿,千帆过尽,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