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两个家长带着孩子来试听作文课,我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
以往的试听课我都会精心备课,也因此获得家长和学生的大力肯定,可是昨天,我自己清楚,我并没有做完全的努力,一方面是偷懒,另一方面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凭我以往的积累和我的才华,一堂试听课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儿,不需要提前下多少功夫。虽然,我自己心里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可还是有点儿寄希望于临场发挥的侥幸心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反之,不耕耘,就很难有收获。
虽然两个孩子听的很开心,家长也似乎很满意,可是我自己知道,我其实做的不好。
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所以讲的内容有点杂乱,重点部分也不是很突出,该讲的东西没有讲好,为了弥补,反倒涉及了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对于整堂课来说起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这一堂课结束,我再一次发现我的容易信口开河的毛病,面对家长,指教指导的内容太多,这让我现在想起来禁不住有一些羞愧……
我发现我不止一次这样,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还有和学生家长聊天的时候,我总不自觉的抢占谈话的主要位置,总是说的太多,听的太少,总是表达欲望太强,表现的过于自我。
静下心来反思,不由得问自己,我的那些本不该说出的话,是因为言多语失呢?还是因为我自己骨子里好为人师?
是不是因为我自视过高,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容易有天生的优越感?
好像有一部分,我这样的毛病通常犯在和学生家长的谈话里,他们大多在我面前表现的很尊敬,喜欢以请教的口气和我讨论一些孩子们的学习问题,教育问题,也许我潜意识里觉得我在这方面见的更多,经历的也更多吧,所以不由得就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心态吧。
可是也并不全是这样,在地位和资历都比我高的人面前我也不止一次失言,有时候是对一些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事物随意评论,有时候是忽略对方的感受,说对方可能比较忌讳的话,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我心情很好,比较想表现自己的时候。
由此可见,无论是潜意识里的好为人师还是不经意的言多语失,大多发生在我心情好,很有表现欲的时候。
也就是说,过多的表现欲其实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那么,这样的表现欲根源在哪里呢?不谦虚,还是自以为是?
好像我并不是真的一点不谦虚,有时候我其实对自己是底气不足的,甚至于担心自己会因为哪些方面不够好被人笑话或者轻视,当然有时候也会因为某些方面的成功觉得自己很好,但总体来说,并不算特别狂傲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些自卑的成分。
写到这里,终于明白,我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清晰的给自己定位,有时候自视过高,觉得自己的理论是很高明的,所以就想指导别人,有时候又自视过低,一旦得到对方的认可就有点儿得意忘形,这才是我一次次说错话的根本原因。
可见,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是认不清别人而是认不清自己!
就像昨天的试听课,虽然我确实在这个领域工作了一些时间,但是并不足以让我狂妄到不用精心准备就能达到完美结果的程度,不脚踏实地的去付出,寄希望于临场发挥或意外收获,这和少年时期考试前不努力却想在考场侥幸取得好成绩有什么区别?
有人尊敬有人认可就自以为是,飘飘然,然后就任由一些不合适的话脱口而出,被轻视被无视就愤懑不平或自我怀疑,让自己变得消极或者偏激,这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的心态吗?
不止一次的自诩现在的淡定和从容,踏实和沉稳,原来,我所呈现的最好的状态都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而一旦涉身于一些特定的环境,骨子里的一些毛病就又暴露出来了。
还是修行不够啊!
古人困而修德,每一次发现自己的不足,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每一次陷入困境,都是继续修炼自己,潜心学习的机会。
以后的生活中,还是应该多提醒自己,保持冷静清醒,做到既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虽不能每日三省吾身,但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并不是要做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也不是为追求完美,只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让浮沉覆盖了自己的心灵,不能让浮躁和虚妄弄脏了自己本该清亮的眼睛。
路还很长,每一次回头望,都是为了接下来的路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