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融入于名山大川中,表现在亭台楼阁上,体现在优美的汉字和语言中,可在地名上,却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把那些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地名改的哭笑不得,面目全非,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
中国的地名都很讲究,是根据文化风水等精心起的,比如洛阳,洛河之畔,山南水北为阳,是为洛阳。比如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比如“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别称,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就是现在的紫金山。都是赋予深意的,可是现在,很多地名被改的面目全非。
庐州——合肥。庐州是古地名,自西周设立古庐子国,隋朝设置行省单位,到民国时废除,改为“合肥”,庐州是庐州文化的代表城市,这里诞生了包拯,李鸿章等历史文化名人。改为“合肥”,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就感觉胖胖的。
徽州——黄山。“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多美的诗句啊,就这么没了……徽州是一系列文化符号的代表,有徽商、徽菜、徽派建筑、徽州文化……安徽之所以叫安徽就是因为安庆和徽州。当然,叫黄山也有好处,识别度高了,专打黄山旅游产业。
汝南——驻马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感觉当时改名字的人是养马的。汝南,多有深意的名字啊,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这里有有亚洲最大的寺南海禅寺,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 ,还是世界著名的爱情传奇梁祝故事的发祥地梁祝故里, 更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刻。被改成驻马店,以后宣传都是问题。
琅琊——临沂。又是一个被毁掉的地名,这里是文化聚集的地方,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有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辛弃疾任滁州知州,抗金报国,发出烽火扬州路的惊叹,大文豪苏东坡也数次来到琅琊,泼墨挥毫,流放千古。本是琅琅上口的文化名城,改成“临沂”,所有内涵都没了。
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常山——石家庄 (赵云的故乡);幽州——保定(张飞的故乡)……上述几人见面之后,脑补一下:“大家好,我是包头的吕布。”“大家好,我是石家庄的赵云。”“大家好,我是保定的张飞。”所有的气场全没了。
兰陵——枣庄。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枣庄美酒郁金香”,“枣庄美酒夜光杯”,“枣庄笑笑生”,英俊的兰陵王以后也要叫枣庄王了,“枣庄王入阵曲”……说到“枣庄”,能想到的只有铁道游击队了。
有一些以方位来命名的地名,比如北京,南京,西安等等,我觉得还是有古地名比较好,燕京,金陵,长安,听起来就意味深长。原来北京的“崇文区”和“宣武区”,多好的名字啊,可被改成“东城区”和“西城区”,北京是座历史名城,这样改动,只能用一个字来评价——俗。
还有一些较为搞笑的,比如陈仓——宝鸡,“暗渡陈仓”得写作“暗渡宝鸡”;浔阳——九江,“浔阳江头夜送客”得写作“九江江头夜送客”;渝州——重庆,“思君不见下渝州” 得写作“思君不见下重庆”。幽州——保定,“登幽州台歌”得改为“灯保定台歌”;永嘉——温州,如今“温州”能想到的只有黄贺和江南皮革城了。
当然,也有一些改的不错的,比如晋阳——太原、广陵——扬州、会稽——绍兴、长平——高平、江陵——荆州等等,虽然少些味道,但还可以接受,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这个地方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它继承和发扬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应该慎之又慎,而不该随手拿来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