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我们正变得越来越急躁,因为我们越来越害怕和别人拉开差距。而正因为心中的这种恐惧,我们越来越感觉人生像一场“百米冲刺”,起跑线的一点点差距就几乎决定了整场比赛的胜负。
因此不论是我们自己,在选择专业,选择学校,选择公司、职位的时候都会纠结不已。甚至于这种焦虑感还会蔓延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现在大城市中很小的小孩就被剥夺了休息时间,上很多培训班,家长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和财力去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都很累;每个人似乎都害怕错过了什么......
然而事实上,人生并不是一场短跑,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吴军老师在他的书《大学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看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一瞬间道路非常拥挤,但等比赛过了四分之一,选手和选手之间的距离已经拉开很远了,起跑时占的那一点点便宜早就没什么意义了。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成功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拥挤,在人生的马拉松上,绝大多数人跑不到一半就弃权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要发愁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同伴,陪自己一起跑下去。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终身学习者。”
别着急,长跑才刚刚开始。因为未来很长,要学的很多,因此只要不断学习,就有不断增长的潜力,就会不断拥有新的机会和可能;其次,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清晰的告诉了我们一点“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变化曲线是不同的,职业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学上来看,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钱多事少离家近”,只要努力,在哪个领域都有机会”
今天我们研究生实验室的新老成员聚了一下,在感谢导师的恩情和追忆过去学生阶段美好时光的同时,大家也谈起了各自毕业这几年的发展的家庭生活。他们的经历告诉我,带着一颗跑马拉松的心,带着对生活合理的预期,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一步步变得更好,获得内心的幸福和安宁。
博士师兄A,毕业6年,在某国有船舶研究所工作。所从事的领域属于较为传统的船舶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刚毕业艰难结婚,在父母帮助下郊区买房。16年换房到上海市区,小孩现在也上了幼儿园中班,每周也上好几个培训班。事业上,刚开始的时候也比较迷茫,但师兄为人踏实,肯钻研苦干,事业上稳步上升,虽然行业不及互联网、IT等行业那么发展迅速,但是在特定领域竞争的人反倒没那么多,因此他反而得到了公司里不少机会,现在已经开始独立带团队做项目,慢慢成长为细分领域的专家。用他的话说,一步步挪,慢慢跑,终究还是在稳步成长。
博士师兄B,毕业2年,在某国有航天计量研究院工作,所从事的领域也属于较为传统的计量行业。16年初在上海郊区买房,先如今小孩2岁了,养小孩,供房贷,压力仍然很大,但终究收入在缓慢增加,房贷压力在逐渐减小,小孩的出生也给了他希望和力量。
硕士师兄C,毕业2年,原先在某软件公司从事语言识别相关工作,如今跳槽到更好的杭州网易云平台从事算法工程师。虽然他现在和妻子分隔两地,每周末回上海同妻子团聚,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进入到了更好的平台,本来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通过努力,弥补了自己起跑线不如科班出身的差距,如今,也成为了知名互联网公司中一名高级程序员。
硕士师兄D,毕业3年,毕业时进入了一家芯片测试外企,通过几年的努力,也开始带团队开展业务。小孩刚出生半年,现在既忙工作,又忙家里的事情,每天晚上照顾小孩,早上又要很早起来,先开车送老婆上班,再去自己单位,每天开车来回距离80km。虽然日子过得很累,但终究是乐大于苦。因为有家就有希望,有家就有未来。事业上,虽然听上去也并不那么高大上,但终究是踏踏实实一步步往前走。
他们每个人从事的行业细分领域各不相同,人生轨迹也各不一样。起点上,大家也都没能一开始就进入到我们所熟知的最厉害的公司。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踏实肯干,没有因为暂时起跑线落后而自暴自弃。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做到特定领域的高手,没有盲目从众,反倒路越走越宽。
另一方面,他们除了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做出更多的成绩之外,也有了稳定和谐的家庭,担当起了家庭责任。或许,单一的用事业维度去衡量他们,并没有那么出类拔萃。但他们工作上勤奋努力,家庭生活中担当起责任,虽然日子辛苦,却也踏实和幸福。在人生的马拉松中,他们没有起跑时就占据一个出色的位置,却坚持以稳健的步伐在跑。几年过去后,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足够让我这个学弟充满佩服。
他们就是我实验室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我们来自一个并非顶尖级的实验室,我们的起跑线都算不上最顶级,但我们都努力把手上能有的牌打出最好的结果。从我们毕业离开学校到我们退休,有近40年的职场时光,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在40km的全程中,与其说我们在和其他人竞争,不如说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和自己内心里“慢一点,停下来,放弃”的想法竞争。别心急,慢慢跑,别停下,不敢说一定能拿名次,但一定能跑出一个你年轻时想象不到的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