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住非家”第一节学习小结
开始”心住非家”第一阶段的学习.能开始学习即是进入一段好的旅程,对沿途风光无限期待.人就是这样,总是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走入下一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美,我们所要做的是,心怀期待,珍惜并认真对待当下的事物,和共同前行的人.
书的引言里也有提到,大家能聚集在一起学习,是各种因缘的造就:信闻时处主众,各项因素的际会.对这种际会,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有珍惜感恩之心.
一.什么是“心住非家”
“心住非家”是一系列的丛书,是师父太湖山人围绕着自己的修行之路,从佛祖的3000多部真经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是”杂阿含经”.所谓家,是我们世人所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地方.但正因为我执,我念,从这个”家”中也生出来了无限苦恼:离别苦,情感苦,生老苦,这等等,束缚了我们的身与心.
“非家”,就是要把自己生活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身心,都认清楚。即启用元认知能力,从自己的五蕴,六处下手,明白自己的情绪从哪里来,烦恼从哪里来。这样就不像被情绪或是惯性所摆布的木偶。通过学习和修行,你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审视那个发脾气,执着于贪嗔痴的我,那个被惯性所绑架的了你,并非是你自己。从而真正掌控自己命运和人生,而不是被大脑中所固有的那个我所控制。
所以师父在书特意提到:大家修行了一段时间后,有人说你开悟或是见法了,这只是别人说的。有没有开悟或是见法,你自己应该清楚,判断的依据是:你的烦恼止息没有,贪嗔痴止息了没有!不要因为别人讲,你就相信了,学佛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死轮回负责。
二.学习“心住非家”的目的是什么
佛法的修学,并不是学习了几十年还一片迷茫,还不受用,不能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学习佛法的方式,并不是那些玄而高的,而是理论联系实际,用佛法来指导并解决我们在人世间修行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问题。从这种角度来讲,佛法提供了一套思想体系,以及在这套思想体系下的方法论。
通过学习,我们要让自己心中有“主”。主就是佛法的正知正见。有了主后,才能在心中建立起“解脱的法”,心中有法,心灵才能像个家,才有个家,有个温馨的家,这样才是真正的终极的家园。所以,这整个的学习将要层层迭进,步步深入的内容。
三.依法不依人
“心住非家”通过“杂阿含经”的学习,主要讲解脱之法,从而引领我们走向解脱之道。第一堂课开篇就是”杂阿含经837经”--依法不依人。列举了依人的五种过患者,这一篇其实已经是给了我们在生活的大环境时,自我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则。不以物移,不由境转,依法(法是具有不变性,普通性,本然性的世间规则)而行。世人皆有缺点,都有不足,可人所传的法,是具有普通光辉的,不能因为传法的人而左右了自己学法的初心。同样,在和人相处时,人是常变幻的,如果依据人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心境,那只会让自己处于被动,毫无招架的境地里。依法,依原则而行,可以让既定的目标,不受外在的影响,被自己所控制,按自己心境的方向前行。
将法嵌入自己的脑海,成为自己大脑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是我们在学习原经过程中要反复刻意练习的内容。期待下一节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