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管制
理解利率市场化首先要理解利率管制。
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中,挣的是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那一部分钱。比如银行按照3.3%的利率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可以按照6%的利率向企业收贷款利息。
6%-3.3%=2.7%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
银行当然是希望利差越高越好,但银行为了相互竞争,往往提高存款利率去拉存款、降低贷款利率以鼓励企业贷款,竞争的结果就是利差越来越小,银行利润越来越薄。为了避免银行竞争太激烈,监管机构就规定银行不能过度提高存款利率,也不许过度降低贷款利率,必须保持一定限度的最小利差。利率管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保护银行。
而市场化就是打破这个固定利差,取消利率管制,由银行自己决定利率。
利率管制在这个国家的政策下,老百姓只能按规定的以很低的利率水平将自己的资金放在银行,利率水平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银行再以高于基准利率的水平放贷出去,可以说在过去的中国,银行基本躺着就能赚钱。这样银行的发展就会变得缓慢。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打破了这一局面,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利率,以达到吸引更多客户的目的。银行之间的相互竞争会促使存款利率增加,贷款利率下降,导致银行利润空间下降。
现在利率市场化几乎确定性的挤压了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原先银行的主营业务利润被压缩后,银行为了增加业绩,会发展和深挖其他业务。
利率市场化推进了银行之间的竞争,这有利于银行之间差异化的出现。原先依赖存贷差,现在中国4000多家银行不可能全靠这一块吃饭,银行会逐步拓宽思路,争夺细分市场,走特色化道路。更有利于提升银行的服务。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是进入国际金融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也并非一日之工,而是长期寻寻渐进的结果。
从96年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接着放开国债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这都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近20年历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为何不一步到位
利率市场化其实是伴随着很打的风险的,已经经历过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国情与大环境不同,很多地方无法借鉴。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大银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小银行难以招架,或被大银行吞并,或破产倒闭。这也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符合收益递减规律,使得大银行日益强大,小银行纷纷破产。
阿根廷是拉美率先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但其利率市场化却是在国内经济不稳定背景下展开的。早在1971年2月,阿根廷就开始了部分利率市场化的尝试,但不到一年便夭折,原因是大量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率先市场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国情决定了中国进入市场化只能一小步一小步进行改革
为什么要推行利率市场化
这和中国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由于利率管制,中国存款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利率,这部分利差成为了银行额外的利润。在当时的国家政策下,除了银行存款,没有别的投资渠道,而股票和债券很难大规模的吸收居民资产。老百姓基本只能把钱存在银行收取低额的利息。
而贷款的利率限制造成的结果就是,银行把钱带给谁赚的钱都一样,这样大量的资金就贷给了国企或者央企以及一些较大的企业,而实力弱小的企业很难贷到款,没有钱企业就很难扩张,甚至资金链断裂。
这种情况下,确实带动了中国的经济,但作用很难维持,一方面是难以拿到带宽的民营和中小企业,实际带宽利率也远高于大企业,另一方面大企业对低成本贷款的不珍惜,企业效率低下。这种局面很难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情况也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金融市场和互联网的发展,除了银行存款,有了更多的途径让人民手中的钱能获取更多的利率,余额宝的出现给了银行一次重大的冲击,利率远高于银行,而这部分高出的利率其实就是市场利率的差额。只是在以前的政策下,这个差额进了银行的账。也因为余额宝的产品的出现,促使了银行的改革发展。把利率市场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试想如果银行不改革,越来越多的钱可能不会放在银行,银行没钱企业贷不到款,企业也就无法发展,那中国经济也就停滞了,所以利率市场化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
小结
初步学习了解宏观经济的知识,有不对的和错误地方还请提点。
利率市场化算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中国经济,看待中国发展,很多一些现实中的现象感觉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好像在说即时没有余额宝,一会有XX宝。
学习宏观经济是价值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期待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