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涉及到某垂直类小众视频工具、社区类产品,于是找了几款综合或其他方向垂直类的产品来分析了下。
没有参考什么所谓高大上竞品分析模板与套路,完全按照自己想了解分析的点展开。
一、选取的产品及其基本情况
选取的这几款产品,我个人认为是各有各的不同吧,也能代表不同时间段不同的尝试。
首先是猫饼,同事告知的一款最近才上线的产品,出于本人对于新鲜事物发展的好奇(特别是在视频风口浪尖上依然杀进去创业的),所以一直有关注它,产品的分析后面再具体说。也是从这里知道了纯银大大,还专门去翻看了他的网易博客以及简书。(今天一口气看了十多篇他的简书,马上路转粉了。)
抖音,这半年来突然火起来的一款音乐垂直类视频产品。我也把玩了下据说是它抄袭灵感来源的musical.ly,但是觉得抖音的本土化做的还是挺好,再加上跟最近比较火热的综艺“中国有嘻哈(中国有墨镜、中国有算命)”结合运营,也是在App Store排行榜上成绩很好。
快手,一款几年前就出现的GIF编辑工具,之后成功转型短视频社区,并且通过近几年沉淀,成功捕获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形成鲜明的“草根标签”,并且跟“跑男”等综艺节目比较成功,让“记录世界记录你”成为大众都认可的标签。
美拍,美图旗下的综合视频社区,个人觉得做得太综合内容太杂,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
VUE+FOOTATE,黑色系,走高逼格路线,制作出来的视频偏高大上、电影效果,有点像是之前“足记”的视频版。产品把工具和社区做成两个APP,估计也是先有工具再有社区,不过不知为何没有整合到一个APP里。
开眼,不能制作视频,只能看,特点是视频选取比较优质,界面也比较清新简约大气,交互上也比较舒服。
二、产品的信息架构
大部分采用底部菜单栏信息架构,分为社区、拍摄、我与消息三大板块来展开,只有快手直接采用3个社区板块,将更多与拍摄放在左上和右上角。开眼没有编辑部分,全部是内容社区,不列入下面的对比。
三、首页信息流的对比
1、猫饼
首页推荐采用类似快手的两列视频feed流,只有封面、标题、作者、点赞数,弱化了播放量的显示,视频的加载估计是随机+观看行为跟踪的的学习结果(目前看的视频不多,没有感觉到智能推荐)。首页主题采用主题名称+该主题下几个可横向滚动的形式展示,比较常规。关注页也是跟推荐页一样,采用两列视频feed流,最上面会推荐一些小明星玩家。
2、抖音
抖音的首页推荐和关注页都采取了更为直接的单个视频全屏展示,上下划动即可切换视频,可以将关注点每次落在单个视频上,而且在一级页面直接可以播放视频,也提升了视频的播放率,同时因为上下划动前看不到其他视频封面,会有一点惊喜感。长按屏幕,有“不感兴趣”操作。附近页面,采取了两列的视频feed流,突出了距离数据,使用gif封面增加了动感,但可能会有人看了觉得整个画面太花。
3、快手
快手的发现首页、关注、同城均采用了两列的视频feed流来展示(感觉好像就是快手带起的这种展示风格,一开始还觉得有点low、有点凌乱),长按某个视频可以“减少类似作品”的操作,看来在内容分发这一块,都在对个性化推荐靠拢。
4、美拍
美拍的首页内容比较多,其中热门、直播和同城页面还是采用两列的视频feed流来展示更多的内容,有戏是最近上线的模块,感觉就是像素级抄抖音的,除了用“综合”来描述,反正我整体是没看出太大特色。
5、FOOTAGE
FOOTAGE的首页内容最简单,配上黑色的背景风格,显得逼格十足,跟VUE编辑产品的调性一样,还是有点特色。不过内容和观众感觉比较少,后期内容要是做起来了,不知道会否改版首页。
6、开眼
开眼的首页风格偏向简单、文艺小清新,feed流里信息较为丰富,单个视频、专辑、分类都有,使得一直看下来不会觉得审美疲劳。
四、视频分类
每个产品(除了快手)基本都会按照不同的分类、主题、频道、话题、挑战等,对视频进行“标签化”,其中从一级到三级分类的都有,满足不同细分层面去划分内容,这个还是比较好理解。具体的展示形式除了跟app整体风格贴近外,没有太特别的地方(其中开眼的分类里的内容设计的较为重度,又从多维度来展示一个分类;专题页弄的像一个H5活动页)。还是把界面拿来做如下对比吧:
五、视频处理
接下来是除了内容社区外的另一个对比的重点,视频编辑处理模块,工具类产品这一块是硬核力量,如何把编辑做的简单、好用、有创新点、效率高、最终效果好,都是考验技术真功夫以及交互的设计。鉴于视频编辑这块,裁剪、滤镜、字幕、贴纸、声音等处理比较常见属于标配功能,不会展开去叙述,而是从以下两点来分析:操作流程和特色点。
1、猫饼
猫饼的整个操作流程比较专业而且线性流畅,生成视频(本地or拍摄)-》剪辑视频-》镜头总览-》镜头编辑-》预览成片-》处理发布,其中又不失可返回修改的灵活性(预览成片时又可直接点击编辑单个镜头),跳剪功能颇有特色。
2、抖音
抖音的视频处理更加简单上手一点,只能操作一个视频片段减少了一定复杂性,重点编辑放在了音乐和特效上,流程上处理就看出对音乐的重视(一般都是直接开拍或者选择视频,而抖音是选择音乐放在首位),毕竟说是音乐类垂直视频社区嘛,没毛病;特效的编辑也很简单,只要按住某个特效就能套上效果,一个视频还能同时套有多个特效,特效还挺炫酷的。
3、快手
快手的编辑模块多了对单图和多图的处理,视频处理的流程较为正常,拍摄过程中的魔法音乐有点特色,有一个是根据点击屏幕来产生效果,互动性不错;但视频编辑的高级特效感觉就是直接抄了抖音的。
4、美拍
美拍的内容社区比较综合、多(杂乱),编辑模块也比较多,因此点击拍摄时会弹出短视频、有戏(感觉也是追赶抖音加的模块)、照片和直播(此处不做谈论了),其中每个编辑模块还是有一点微创新,短视频中的魔法自拍效果很多,有些还是挺有意思;有戏模块,增加了歌词实时显示,这点在抖音基础上有了点创新(看着歌词来rap录视频还是稳一些);照片的表情文也算有点意思吧。
5、VUE
VUE的视频编辑处理简单中又不失专业,整体流程还是比较简单,其中总时长+分段数这个设定算是有点特色,可以方便的对时间分段划分;分段编辑中的变焦效果(拉远、推进)有点特色。
六、总结一下
对比完了产品内容社区跟视频编辑两大模块,基本可以区分出产品的品质和调性。但同是工具产生内容,如何做出差异化?我觉得现在所谓的“短视频风口下”,想要突围还是很难的,不单只是产品本身的设计(工具属性),也跟后期的运营(社区属性)有关系。我的几个想法:
1、找到场景,找到用户。视频还是比较感性的内容,要找到具体场景,找到目标用户,才能很好地挖掘他们的需求,把他们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东西,通过这个工具实现出来,并且发布到一个有共同归属感的社区。(这一点上,我觉得垂直类产品有优势,比如抖音,我脑海中印象一下就会被打上标签:嘻哈、街舞、自由、叛逆、耍酷。这里我很想知道猫饼作为一个新的产品,它的场景和用户是哪些?很想知道后期它们怎么去发展。至少我目前来看,还是较为综合的一个视频社区,说是“用视频讲故事”,讲哪类型的故事呢?)
2、初期的启动,种子用户的获取,市场的投放。如何在市场中投放,并且快速找到一群种子用户,不断体验、反馈,形成归属感,一起把产品不断迭代做好,然后关键是让种子用户得到认可,愿意分享产品。现在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越发觉得通过产品留住用户,还没有通过用户留住用户的效果好。这一点上,感觉也是我自己的弱点,我还是不能接触到我的用户,感觉还是关着门在瞎搞。这样子,很多努力可能会白费。
3、中期的运营策略。在得到初期的肯定后,如何得到一个爆发式地增长,也很关键。这样就跟运营策略非常有关系了,在这点上,我也是觉得抖音做的很到位,跟《中国有嘻哈》结合运营活动、投放广告,再做很多线下的挑战活动,使得产品得到持续曝光,不仅是圈内人传播起来,就连我这种圈外看热闹的也“被传播”了。
4、后期的商业化。对不起,这一点我没有更多的话语权,我经手的产品还没有到这一步就死了。但是我觉得,只要前中期做好了,用户用的爽了,后期的“收割韭菜”还有什么问题吗?常见套路感觉就够用了,当然还是要等我之后有机会经历这一过程后再来详细谈谈感想吧。
5、如何把握好工具和社区两者之间的度与平衡。总有人说,工具和社区就是两者矛盾的,我觉得他们应该是互补,互相促进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产品偏向,有不同的运营策略,我觉得没毛病吧。
以上,纯属扯淡,我所说的我也不知道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