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大抵是不爱父亲的。’
‘父亲和母亲之间也没有爱情。’
父亲母亲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们结婚时,一是父亲年龄较大,一直没有找到妻子,二是母亲一心想出去闯荡,家里人不让,所以结了婚就自由了。
母亲在生了我一年后,去了外地,可能那时候她外面已经有人了,直到多年后母亲才对我说起,其实有个人想和她结婚,可以让她带个孩子过来,原因不知为何,反正这事儿没成,不然我也不会说起。
后来我们一家四口相继来了大城市,住在一间小出租屋里,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偶尔晚上在父亲不在的时候就会有男人来我家过夜,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反正半夜总是能听到男女的喘息声。从那时开始我懂得了男女之事。
到了我再大些的时候,家里就不会在来男人了,但是偶尔还是会来那么一两次。
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我高中时,家里来了一个男人,我和母亲同睡,我在里侧,母亲以为我睡熟了,而后家里来了个男人,床开始慢慢扭动,父亲不在家……
这种事情我经历过两回,第一回是我上小学的时候。
后来,我也不反对母亲与那个男人往来,即使父亲母亲没有离婚,因为这种事情可能连父亲都习以为常了。
父母吵架时我常常劝他们离婚,那么多次,可是没有一次成功过,我多么希望父母离婚啊。
我看的出,母亲不愿离,父亲也不愿离,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我猜测……
由于母亲是个很强势的女人,没上过学读过书,却能认识一些很厉害的人物,而父亲虽上过学,简直跟文盲没什么两样,后来我可能觉得,如果母亲上过学,识得一些知识,大抵早就与父亲离婚了,因为在母亲心里,自己永远是没上过学的人,而父亲上过小学五年级。这事儿她总挂在嘴边。
母亲不离婚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她可以在父亲身上找到存在感,优越感,虽然没上过学,可是母亲认为她比上过学的父亲更厉害。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母亲更加放肆的浪,父亲更加懒,脑海中一闪而过,如果我们家里很有钱,那么父亲母亲早就离婚了吧。
因为父亲母亲之前根本没有爱情可言,唯一支撑着他们的可能是多年捆绑在一起的亲情。
就像摩根弗里曼在《肖生克的救赎》里说的:“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
这跟传统思想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离婚意味着被人说三道四,即使偷情也不愿意如此,这大概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的禁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