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应该是个旧话题了,可是就这么一个旧话题却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用震撼还有些不恰当,应该用的词是“锥心”才对,对就是“锥心”这两个字。锥心的不是网瘾本身,而是用电击法治疗网瘾。
那么这个话题的起因是什么呢?就是一段视频,在朋友的QQ动态里看到的一段杨永信治疗网瘾少年的视频,刚开始准备随便浏览一会儿就走。看着字幕再看人物的表情一下把我吸引住了,于是瞪大眼睛有点恐怖地看完了整集视频,这是我当时写下的一段评语:
这种人真是叫兽,这种家长太无知,孩子虽然没有成人但是已经有了判断力,孩子是人,不是用来试验的物品。不管叫兽也好父亲也好都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准则规范孩子,这不是爱,也不是奉献,这是用为你好压榨亲情。
对于杨教授本人我不做任何评价,他的是非对错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人们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自然会有定论。
最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冒出许多大师,比如张悟本,比如王林,看似专业能力非常强,不仅自己强,还能鼓动大众,他们用他们的那套专业或者理论解读世上的一切,而且还解释的头头是道,最后的结果不用我说了吧。
就事论事从这段视频开始说起,如果这段视频用的不是演员的话,我感觉是偷拍的。首先是孩子和杨教授的对话场景,孩子没有紧张是自然交流,而杨教授也一直在似笑非笑地回答问题,还把网络对他的抨击当成笑谈。
不知道是什么让他这么自信,只知道他一定是个有心理疾病的人,因为他跟孩子的交流不是在用心,而是用可怕的套路,最后等到那个据说是有网瘾的孩子被几个人一起摁在治疗床上的时候我不敢看孩子了。看着杨教授换了一个表情的面孔,我真想推开他,救出那个孩子。
当孩子走出治疗室再见到父亲的时候,孩子开口说的话都是对父亲的乞求,大意是:爸爸我没有网瘾,我只是喜欢玩而已,带我回家,我会自己克制和改变的。
其中杨教授插了一句话说:那你刚刚为什么说自己有网瘾?孩子直言:那是你逼着我说的。
如果你看过那段视频的话处在那种情景里你会怎么做?你可以用留言说说?反正我是会崩溃的,会按他们的要求去说去做的,因为那跟上刑一样,别说是孩子了,有几个大人能承受的起吗?
视频在孩子对爸爸的祈求声中结束了,孩子的那种叫声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这也是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
瘾是一种依赖行为和心理活动,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不对,如果正面理解的话它就是一种兴趣和爱好,比如画家,书法家,舞蹈家,作家,表演艺术家,以及各个方面的专家,都是把一种心理活动用固定的行为举止延续再延续后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这也是一种成瘾行为,不用过多辩解。
做为家长的你敢说你没有一种行为举止是固定的模式吗?你一定不敢说的。
而网络只不过是当下互联网时代孩子们最容易接触,最具有诱惑性的一种娱乐而已。
网络成瘾的每一个孩子背后总会有一段故事,总会有一对不尽责任的父母,也总会有一段孩子不愿意说出口的经历。
当孩子们把网络畅游当成一种依赖和兴趣行为的时候,做为家长的你除了怪怨孩子以外,就是逃避责任,你真正打开心扉去和孩子沟通过吗?找过原因,走进过孩子的内心深处吗?肯定没有!这从视频中一脸茫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的父亲身上就能看出来。
10几岁的大孩子们其实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判定能力,对生活对情感也有了自己的需求,不是家长判断的那样,没有分寸,没有自我约束力的人。他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困惑,遇到了阻碍而已。
记得我在10几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读书,只要有空就读,而且一读书就会入迷,连晚上睡觉都觉得是浪费,怕开灯影响别人睡觉,我自己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一读就是半夜。有时候见到一本好看的书,拿起来就不想放手,恨不能立马读完。
有一年暑假,偶尔机会借到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我激动坏了,在那段时间里连话都不想多跟人说,除了必要的交流和吃饭睡觉时间以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整个思维,思想全在每个案件的情节以及后续里面,跟着作者的描写和案件一起展开,那就是一种成瘾的状态一种自我的精神瘾性享受。
阅读在大家眼里就是学习,是件好事,没有人特别关注你的对错,阅读陪伴我度过了少女时代,也给了我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感谢当年家人的支持,感谢他们没有过多干涉我的这个爱好。
阅读做为我的兴趣爱好一直陪着我,成了自我的精神享受。以前是书本阅读,现在大部分是网络阅读,网络做为我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存在于我的日常活动中。你说这是兴趣爱好也行,你说这是一种带有成瘾性的行为举止也罢,这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而已。
现在只要在网上遇到了一本好书不管是小说,杂志,散文,科学论文,绘画书法,旅行地志,不管是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生活常识,传奇科幻,武打言情只要看到了总会一口气读完。连刺绣,手工,编织,缝纫,珠宝玉石,摄影,以及网络应用知识的书籍也喜欢一口气读完,你能说这不是一种阅读瘾吗?这种执着的兴趣爱好就是一种成瘾。只不过是一种被人们认可的成瘾行为而已。你觉得有必要戒除吗?
网络做为一种新鲜事物,刚开始就被冠以有色眼镜,只要你专注于网络了就是一件不被认可的坏事,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
不信你可以问问那些把孩子送去戒除网瘾的家长,他们一定说不清楚网络是什么,在网络能做什么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
这些家长一般都是无知者,用他们的无知去伤害孩子渴求温暖,爱抚,认可,支持,关注的心灵,能有收获吗?
我不能想象去戒除网瘾的少女少男们最后的收获是什么东西,但是从人性的层面上来说的话,这些孩子们的心灵一定会受到比网瘾还要大的伤害,因为那个场面太恐怖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而是人人都能随手随意游历的地方,网络不仅能阅读,游戏还能学习,做生意,还能工作还能赚钱,这样的上网还叫网瘾吗?网瘾有那么可怕吗?
连70-80岁的老人都在刷着手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换个角度看待孩子有网瘾这件事情了?做为家长在你决定把孩子送去强制电击的时候,请你三思而后行好吗?
瘾跟兴趣爱好其实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而已,用心去正确的引导孩子上网的行为才是上上策。
要说学习,最应该学习反而是家长,做为家长你首先应该学习的是怎么做父母,怎么爱孩子,怎么让爱流动起来。
再应该学习的是提升父母自身的修养和价值观,客观地面对自己的孩子,不要总是用为你好来压榨和规范孩子的行为。言教不如身教,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配管理孩子呀。
当你决定送孩子去强制电击的时候请你自己先去体验一下,看看你能承受的了吗?用心感受一下再把孩子送进去行吗?
网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错误的态度对待他,对于电击戒除网瘾我举双手反对。西方科学我不反对,但是这么应用的话,我建议先用杨教授本人做做实验吧,首先用电击法让他学会尊重生命,让他先认识人体,让他遵纪守法。
再用送孩子们去做电击的家长做做实验,让他们在电击的刺激下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学会怎么做一个好父母吧。只有你亲身体验过了才有权利说它的对错。为人父母的你请三思而后行。
用强烈的外力刺激身体感知,而让你厌恶你所依赖的行为的同时,破坏的是身体神经系统的感知,那么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呢,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你知道吗?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有必要让孩子去体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