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晚,那个暗黑的公园
前面出去散步时天已经黑了。当经过一个很大的公园门口时,从黑魆魆的铁门望进去,白天热闹的马路一片惨白,马路边上的树林神秘幽暗。突然间脑子里溢出很强烈的感觉:太可怕了,这个地方我是不敢去的!
当时反应强烈到人都已经远离铁门了,还有点呼吸急促。
我平时晚上散步总是经过这里,但是几乎没有把视线透过铁门朝向里面看一眼。今天看一下,本能的反应让我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我是害怕暗黑中这样的环境的!而且是很害怕的那种,会心慌、呼吸急促。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平时把视线不小心拉向公园铁门时就会挪开,让自己继续没事一样的往前走。仔细想想其实是害怕,哪怕多看几眼也会让自己心慌,想要逃离。
可是,平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只觉察到在眼睛不小心瞟过去时会及时拉回来,而且和很多人一起绕公园走路时也几乎不会透过围墙朝里看。但是,正是这个没有意识到的“害怕”一直在影响着自己,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是在它的作用下发生的。
眼不见不等于不为实!
虽然平时没有“看见”自己内在的这份恐惧心,却不等于它不存在。甚至,它给予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也就是说,一方面舒适地置身于公园外面车水马龙的“正常”环境;另一方面,在自己看不到的心的一角,一直关注着一墙之隔的黝黑公园,而且抑制自己可能的探奇愿望,将所有的冒险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也许在脑海深处,一些恐怖的场景都在那里不停地自动演着,吓唬着同样没有意识到的另一部分。而这种“没有意识到”的事却有着很现实的影响:如它所愿地让人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眼前,舒适又熟悉的生活
各个年纪的人,都可能不愿意把生活轨迹从日常轨道中拔离。
听说过这样一位老先生,他每天的生活是家里、公园下棋、再回家里,时间准到别人可以不用带表。有一阵子他女儿把两老人接过去住,没过几天,老人突发了很严重的疾病,每天只能躺着不能动,医治良久效果不见好。
后来老太太在女儿家住腻味了,带着老头一起回到自己的家。
没想到才过几天,瘫倒在床上许久不能动的老头,突然间起床了,慢慢地又过起了以前那种熟悉的生活。
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
在不少人的心里,在一个地方定居后往往就“择一城终老”,
“择一工作终老”,“择一生活方式终老”,甚至“择一观念终老”……往往还以“年纪大了”、“身体差了”、“我是女人”、“我没学历”等等各种方式给自己安装一个合理的原因;不太愿意改变,幸福美满地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一方面这样的方式真的很靠谱,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安稳和必要的发展,根基扎实未来有保障;从另一方面说,也可能因为这种求稳,使得生活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
3、外面,那个陌生的世界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安稳地过着自己的舒适日子;哪怕不舒适,或继续这样下去前途不会美丽,但是毕竟很熟悉,就像看惯了一个丑人,越看就越能感受到他的美。
亲热的生活圈子,熟悉的生活轨道,安全的氛围,在这样的模式下生活,每天都是放松的,可控的,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出乱子,让人生活的很踏实。
而外面那个陌生的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比夜晚暗黑的公园要“可怕”很多倍。
会不会碰到坏人?现在坏人那么多,弄不好就被别人欺负了、欺骗了!
出去就真的能成功?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那么大,开拓事业的好时机早就过去了,想要成功简直难上加难,“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算了吧,把眼前的日子过好!把当下的日子过好是根本,给家人带来稳定和安全,让自己有个基本保障,去实现什么梦想?梦想又不能当饭吃!让那些有钱有闲的去实现吧!
所有的这些想法以及接下来可能的行为,似乎都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外面的世界即使精彩,也是很可怕的!一下子闯进去,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各种恐怖的经历……生活将失去平衡,失去一切,算了吧!
因为脑子里的不敢,不能,到了最后,就让人舒服地困守在舒适圈里。即使想“出去”,也是想想而已;即使真的在行动上开始“出去”,也是闲得无聊尝尝味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