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有味道的,那是被泪水划过脸庞流进嘴里的咸味;
死亡,是有温度的,那是失去支撑后相互依偎拥抱的体温;
死亡,是有感觉的,那是当你失去至亲后撕心裂肺的感受……
每个人对生命有不同的看法,或许正困扰其中,或许正享受其中,或许有一万种或许,对于死亡也一样,生与死是我们人类绕不开的话题。
但是在中国的文化里,认为死是不吉利的,害怕死亡,所以我们的墓地往往是建在郊区。我们不是直视死亡,而是逃避死亡的,但是死亡是逃不掉的,人总是要死的,每一天我们都是朝着死亡更迈进了一步。
先贤早就教导我们生死相依,要向死而生,学习如何好好活着也就是学习如何死去,同样,学习如何死去也就是学习如何好好活着。
01
死亡离我很近
第一次对死亡有印象是在我小学5年的时候,因为我很喜欢游泳,但是当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经常去泳池游,只能到免费的、露天的、离家两三公里的五里亭河里去游泳。
我记得那是夏天的某个下午,一场大雨过后,天气还是很闷热,树上的知了还在叫个不停,正好是周末,我、妹妹和一个小伙伴就瞒着父母骑着单车去五里亭河里游泳。
五里亭的河水今天下午有点浑浊,水和沙都掺杂在一起,记得以前下水的时候还能看到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但是今天看不到了。当我们靠近河边得时候,听到得是一阵阵河水冲刷岸边的声音,急促,没有了往日的温情,而且声音的分贝比往日高了一倍,还有今天河里也没有见到一个游泳的人。
这些对于当时只想冲进河里游泳的孩子来并没有什么意义,只知道要把夏日的炎热全都随着河流冲走。我们三个人抱着一个游泳圈走进了河里,妹妹站在游过泳圈中间,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用手抓着游泳圈的两边,我们找到河里那块驻脚石,沿着驻脚石慢慢往河中心走去,好几次我们差点被河水带着走,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
当我们脚一蹬离开那块大石之后,发现不熟知水性的我们被河水冲散了,在这十几秒间,我们没有死亡的概念,只是想着很难受,被水呛了好几口,我们一直在找游泳圈的位置……也许是神的眷顾,也许是我们并没有在死神的名单上,也许我们前几辈子做了很多好事,我们在最后快没力气的时候都抓住了游泳圈,最后还被岸上的阿叔给捞了回去。
我们上岸后,我们三个人都很庆幸,都觉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且事后我们也没有和家长提这件事,但是真的会迎来“后福”吗?真的是因为我们福星高照让死亡远离了我们吗?几年后,我再想起这件事,发现死亡并没有离开我。
02
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死亡
2008年4月,我正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准备着,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也是枯燥乏味的进行着。四月,这个月天气出奇得反常,有点闷热,而且这个月的雨下得特别多,下得时间也长。
不过有个让人高兴得消息是我爸周四要和朋友一起去台湾经商,大概去一周,我们全家听了这个消息都很高兴。因为我爸在把自己开得照相馆卖给别人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所以,这次得能够有机会去台湾经商是很开心的事。在我爸出发的前天晚上,我妈还煮了一桌好吃的菜为我爸庆祝。
“爸,去台湾回来能不能带那边的特产给我吃呀?我都没有去过台湾。”
“可以呀,我去那边看到有什么好玩、好吃的都带回来。”
“爸,我也要,不能只带给哥哥。”
“好好好,每个人都有,哈哈哈……”
我们并不知道这一次大家一起围着桌子吃饭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和爸爸一起说笑、喝酒、吃饭。
在四月的一个周日中午,天还是下着雨,屋顶发出被雨滴撞击的声音,天气有点燥热,家里的土狗不知是不是天气的原因也赖在地上吐着舌头。突然,家里的电话响了。
“喂,请问找谁?”
“是XXX的家吗?我这边是梅州市派出所,找一下你家长。”
“是的,稍等。”……
“你是XXX的家属是吗?你老公可能前几天出车祸过世了,现在他在太平间,你们家属过来认领一下吧。……”
当我妈挂了电话,对着我和妹妹说:“你爸可能过世了,我们收拾一下去殡仪馆吧。”
“不可能,我前两天还跟爸爸讲电话,他还告诉我要准备出发去台湾了,还告诉我要带好吃的给我们,还告诉我如果台湾好玩会带我们全家一起去玩的……”
我记得说完这些话之后,我和妹妹都哭了,我妈也哭了。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死亡的含义,死亡,是人没有生命了,以后永远都见不到面了,永远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而且不能陪着你去做想做的事情了,不能陪着你一起吃饭,不能带好吃的东西给你吃……
03
向死而生的勇气
死亡一直在那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儒家文化避讳谈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的事情都没有完成好,想死后的事情有何意义。现世比来生重要,生比死重要,把握当下,“朝闻道,夕死可矣”。
心理咨询大师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一书说:“我们应该直面死亡,就像正视其他恐惧一样。我们应该去审思自己最终的归宿,去熟悉它,了解它……有引导的直视死亡,而不是压抑那种恐惧会让人生更加珍贵,更加深刻,更加有活力。”
在父亲离开我们的时间里,母亲用她的行动告诉了我和妹妹应该怎么去面对死亡,面对生命。她没有用过多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用行动诠释了她面对死亡的答案,她担起了整个家,给我和妹妹受好的教育,每天煮好吃的饭菜给我们吃,让我们不会担忧生活。母亲的行为让我明白,父亲虽然已经离开了,但是我们应该要好好去生活,把父亲没能活的生命给加倍活过来,珍惜现在的人事物,珍惜时间,做好自己。
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父亲用生命换回了几年前在河里差点溺水的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