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好的状态就是身临其境,把自己当做作者,或者书中的人物去感受作者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但由于水平境界差异和个人感官不同,我们不能充分的感受作者所感,甚至与作者想表达的东西相差甚远。所以有时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明明书中的方块字全都认识,但他所讲的的含义和内容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你知道他描写的景和物,却想不到他为何要这样描写,他想表达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哈姆雷特,这就是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之分。
外部经验是我们共同看到的人或事或物或景,是客观存在的;内部经验是我们看到的事物的个人想法,是主观的意识形态。由于每个人的阅历和所得的经验不同,对事物认识的深刻和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同样是看星星,有的人认为星星就是一颗颗眨巴眨巴的眼睛,有的人认为是地上死去亲人的化身,在天上守望着我们。我们可能也看到了与作者类似的景物,但我们不曾注意,所以印象不深,对于同一景物,我们的想法也是各异的。如果作者写的内外部经验是一致的,当然比较好懂,偏偏很多文章写的纯粹是内部经验,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有的能懂一点儿,但真正知道怎么回事的就只有作者自己了。
我们读文章,如果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体验作者经历了人生百态后的所思所想,当然会读不懂,因为我们的思想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孩子与大人的经历不在一个层次上,普通的大人与文人的认识也有深刻程度之分。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什么阶段该读什么书,什么水平该读什么书。我们常说能通过读书体会许多种不同的人生,其实这是需要条件的,你要活的通透,要活到一个能看懂、能体会别人人生的高度,即到了与作者的思想水平相当的程度,才能与作者进行平等的交流。
年轻的你,如果你的思想不足以领略书中的韵味,那就能懂多少就懂多少!如果一下不懂,那说明这本书不适合你,你不是他的受读群众。如果你非常想懂,那就先读与它相关的浅显易懂的文章,再慢慢的往深向读,只有先入门才能更精进。再者,如果想要从这样的文字中学到学习经验,还是要经历更多,体会更多,可以的话,有一个过来人指导就更好。最后,不断的提高思想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弥补这一块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