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妈妈的担忧
2012年,我的女儿祺祺出生,看着她一天天长大我满心欢喜。与此同时,我也一直担忧着,我如何才能把她培养成人,培养成才,最关键的是让她幸福,一生幸福。每一个孩子都是妈妈一生的牵挂,我的妈妈牵挂我,希望我过得开心与幸福,而我又同样担忧着我的女儿。于是我一直努力做个好妈妈。
女儿在哺乳期时,我必须要给孩子母乳。记得刚开始奶水不好,是因为乳腺被堵住了,还找来了催乳师,后来奶水好了很多。我当时一致认为母乳是最好的,奶粉不安全,当妈妈和婆婆要给孩子冲奶粉时,我还不大愿意。就这样,我几乎纯母乳喂养女儿到11M。也正因为这样,女儿的嘴变得特别刁,奶粉一点都不吃。我就在没课的时间,快快跑回去女儿喂奶。有时候等不急了,妈妈就把孩子报到学校来吃奶。现在想想真是辛苦我老妈了。断奶的时候更是麻烦,我利用暑假整整一个月时间,女儿才愿意吃奶粉。这就是我的执着和对女儿的爱吧。这样算是有收获,女儿从小到现在,体质还不错,我倒还算是欣慰吧。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亲子关系也是一样的。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女儿要在父母跟前长大,父母要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于是我把妈妈从老家叫来帮我带孩子,让孩子待在我身边。尽管妈妈有更多的不习惯,可是妈妈为了我还是来了,每次一待就是大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可怜天下父母心。
除了陪伴,我还知道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好的性格,好的品格……可是这一切的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难,面对淘气的小朋友,我还要学习更多的方法。并且我们总是在要求孩子这好,那好,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什么都好吗?我想正如素心所说的,爱是一场自我的教育吧。
二.读后感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讲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孩子是需要保护的幼苗,要用心呵护这颗正在生长的小树,要好好栽培。人之初性本善,不要抹杀了孩子的本性,要让孩子朝着阳光明媚的方向发展。
二.人的教育包括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公民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不能相互矛盾要符合人类内在的自然即人类原始的判断。不论是公众教育如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都要遵循自然的法则。比如孩子接受自然的磨砺,让他们经得起打击,磨练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适应季节天气的变化,能耐得住疲惫和饥饿。我们这就要把孩子培养的非常健硕和强大。
三.要让孩子无拘无束的长大。婴儿时期我们要让孩子更多的接触大自然,使他们成长在自由自在的环境里。比如,给初生儿绑胳膊腿就会让孩子的运动被束缚,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影响孩子的品格和脾气。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抚育孩子的责任,要呵护和引导孩子,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董进宇博士说:孩子出了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问题。一个孩子的优秀是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优秀。感恩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善良,勤奋,有爱心。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对优秀的家长。
四.要认识我们的孩子。生命一诞生就有了需求,孩子就逐渐有了自己的特征。因此我们只有在照顾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情。当然我们自己必须要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孩子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适应大自然变换的生活方式。父母要知道人类生来就有学习能力,只是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只是孩子最开始的认识都是感性的,他们只能感觉出高兴和痛苦,因为他们不会走路,也不会拿东西,他们需要许久才能触景生情。在生命的初期,由于记忆力和想象力处于静止状态,孩子只能留意影响他们感官的东西。孩子动来动去,一定是在学习,是用观察,触摸和倾听的方法感知这个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会与孩子交流,知道孩子哭泣的意义。我们和孩子交流时。婴儿能明白的不是话语的意思,而是说话的语调,表情和身势语。而孩子哭泣时,一定是觉得很不舒服,不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是一种请求。此时我们应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他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耐烦的讨厌孩子的哭声。通过明辨,我们要了解到孩子的哭是因为物质上还是意志上受到阻碍。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孩子的哭泣声控制了我们自己。我们要判断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绝不能因为他们乱七八糟的想法和无缘无故的欲望伸出援助之手。
五.父母的引导。在孩子教育方面,父母引导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而不是急促的教会孩子说话。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胆量,让他们理智上能感知恐惧,用经验判断事物对我们的影响。比如说,孩子怕黑,那我们就一起带孩子去黑暗处或者晚上不开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经验体会黑的含义。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刚生下来时生机勃勃,可是教育不当,就像一个不熟练的园丁,会将这颗小树修剪的乱七八槽,从而使他失去活力。因此我们要用心栽培顺应他的规律,使他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