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我的家乡三仓是个很有特色的小镇,早茶品种丰富,有过去的糁 [sǎn]儿粥(玉米粥)、泡脆饼、“冷锅饼”(锅是热的哈)、泡馓子、蛋茶(白水煮去壳蛋)、米饼、“龙虎斗”烧饼等到大众化的“包儿”(包子)、馒头、“海棠”糕(没有海棠的糕)、麻球、油条、千层饼........还有久负盛名的“鱼汤面”。
小小的集镇每天早晨弥漫着各种早点的香味,让吃过早饭的人还想再多吃几口。三仓人民的生活非常惬意,时间观念淡漠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天的早晨10点钟还在吃早茶,夏天的早晨6点不到就已经在吃早茶了。
先生是外乡人,一直对鼎鼎大名的三仓“鱼汤面”念念不忘,无奈我离开家乡多年,也不知道哪家的“鱼汤面”正宗地道,合乎他的口味。那天早晨他吵着要去吃“鱼汤面”,我带他到街上转悠。中心医院斜对面的“惠林小吃”,我告诉他这家的烧卖可好吃了,我上高中的时候经常吃,烧卖皮薄,里面瘦肉多,香糯无比,他摇了摇头,觉得烧卖太常见了,还是去吃“鱼汤面”吧。
到了菜场附近,这边有家烧饼店,可能早市刚开门没多久,居然还有人排队。他赞叹的说:“‘龙虎斗’烧饼确实好吃,趋之若鹜啊!”以至于他在三仓偶遇他大学同学,还跟同学提起“三仓的龙虎斗烧饼不错啊!”是的,三仓的龙虎斗烧饼可是一绝,先生每次来我家早晨都要很夸张的买10个烧饼,吃不腻厌。
我猜测,家乡的烧饼之所以叫“龙虎斗”,大概是烧饼分咸的椭圆形(三仓人叫“长”的)的,甜的圆形的,两种烧饼为一“龙”一“虎”,故称“龙虎斗”。烧饼外面裹着芝麻,面皮黄灿灿的,又酥又脆,咬一口,里面的馅和着油汁又流到心口里,简直是人间美味。烧饼里的馅大多是韭菜,有的放萝卜丝,间或放猪油渣,吃起来肥而不腥,油而不腻。“三仓烧饼”没有广为流传的歌曲,如果有,一定像“黄桥烧饼”一样名扬天下。
由于是冲着鱼汤面来的,我跟他说去“镇南饭店”吃吧,这里有着我童年记忆里最美味的肉包,这家是三十多年的老店,此刻还正飘着阵阵包子香,里面人头攒动,一定是好吃所以人才多。他看了看饭店,摇了摇头说,饭店有点旧,还是去比较新一点的吧。
我带着他一路晃啊晃啊,步行街路口的“玉峰大厦”对面正好有个“月满楼”,他说:“这家外观还可以,就这家吧。”从外面看,雾气腾腾腾,里面人声鼎沸,买包子,吃面的,吆喝的,打招呼的,来来往往;吃早饭的认识和不认识的,互相打着招呼:“来吃早饭啊?”“嗯哪,嗯哪!”还有裤腿沾着泥巴的乡民,应该是刚从田里回来收了早工的,大家结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
我们要了两碗鱼汤面,一份干丝,一份酱生姜。干丝,扬州泰州地区的早茶也有,百年多前的三仓曾是汪洋大海的一部分,也许我们的祖先从扬泰地区一路跋涉,迁居此地,保留了喜欢干丝的传统,而后我们靠海吃海,干丝伴着鱼汤面,成为了我们三仓人民自己的早茶文化。“酱生姜”,90年代三仓酱厂有句著名的广告词“欲问酱品谁家好,三仓酱菜属一流。”而今,“仙可”牌酱菜风靡三仓,“仙可”,“仙可”,无公害酱菜,又新鲜又可口。脆生生的酱生姜和干丝拌在面里,几筷子就下肚了。先生三下两下就吃完了,连汤都喝了精光,似乎意犹未尽。
由于我们出来的早,当时街上还没几个人,等我们吃好早饭回去,一路上所过饭店之处热气腾腾的,每家饭店都是人满为患,先生开玩笑的说:“你们三仓人真好吃啊!”从街上往饭店里看,几乎都是在吃“鱼汤面”,还能听到“呼啦啦”的声音。小镇太小了,到处都是熟人,热热闹闹的,吃完早饭的人们在路上互相打招呼:“个成吃啊?”“吃了,你个成吃啊?”嗯,嗯。”.......先生笑道,“他们都是一起的吗?怎么没有人和你打招呼?”常听微信同学群里有人说早晨吃饭遇到某某了,真是羡慕。我在三仓吃早茶的时候,都没碰到过一个熟人。
写了这么多字的“早茶”,又想另外带有“茶”的一个词语,“茶食”。三仓八十年代的“茶食”有“糖果(糯米油炸条)”“麻饼”“麻糕”“麻桼qi”“云片糕”等,带有“麻”字,说明外面是包着芝麻的;当年老小学附近的食品厂和凤凰泉浴室内的食品厂,专门做这些“茶食”。现在想来那些东西其实一点也不好吃,所以早早的退出了三仓人生活的圈子,有些老人家还是爱吃。小的时候,医院对面有个招待所,招待所里有个小店就卖着各种“茶食”。90年代三仓政府北迁,招待所也拆掉了,现在叫“新合作超市”,超市里还卖着70、80年代盛行的一种糕点“八珍糕”,开水冲泡,带着糯米的清香,爽滑透心,常吃延年益寿,这曾经也是我小时候的早茶。
三仓还有一种消失了的早茶,“方糖糕”,80年代在老小学的门口有一家。说是“糕”,其实是很大的馒头,有一口直径50厘米的大锅那么大,松松软软的,面上嵌着红枣,师傅根据买家需要的大小,用刀一块块切下来,我每次都请师傅给我切带红枣的一块。还有圆圆的“米饼”也不常见了,原材料是大米和糯米,10厘米长的直径,贴锅的那一面脆脆的,吃起来又软又脆。由于街上没找到做米饼的,宝贝100天的时候,妈妈骑了20多里路,找了位老师傅做了100个米饼。
我的老同学“华梅电脑科技”的老板娘,得知我要写一篇关于三仓早茶的文章,特意给我提供了部分的图片,最是同学情深。老同学和“男强”两个人在步行街开夫妻店,卖着戴尔联想等品牌电脑以及电脑配件;闲暇之余还去学了中医,小儿推拿。她是留守在三仓街的少数同学之一,替我们浪迹天涯的三仓人,守望着故乡。下次,约上老同学,一起吃个三仓的早茶。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怀念家乡的美味,绵绵不绝的回味与思念。
百度百科:鱼汤面,为东台地区的名点,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已有近200年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1]。鱼汤面的制作很特殊,先要剖鱼清洗,不留残血。用猪油下锅沸至八成,陆续放鱼入锅炸爆,起酥捞起,不能烧焦。将炸过的鱼加上鳝鱼骨头或猪骨头,用河水熬出稠汤,葱酒去腥,再用细筛过滤清汤,放入虾籽少许,即可作面汤。面条用上白刀切面。所以,鱼汤面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