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4年9月,刚读高一便退学的孙正义从日本来到美国读书。虽然只有3周的准备时间,但他仍然对校长说,“想上大学,越快越好。”
考试一共3天,包括数学物理等6门课。拿到卷子时,孙正义就愣了,因为试卷数量比日本多了许多。他决心要拼一把,于是申请使用字典和延长时间。考官拒绝了,然而他直接去找老师,老师好奇而有同情,帮助拨通了教育委员会的电话,最后竟然得到了批准。
没说延长多久,孙正义就拼命做题,直到解出为止。第一天,从早上9点到晚11点,第二天到11点,第三天甚至过了零点。主考官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最后,他的数学几乎满分,物理也不错,其他成绩不太好。但重要的是,他通过了资格考试。
他只在美国高中待了短短3周,学校的老师说,“虽然孙先生没有毕业,但我们仍然为拥有他这样的学生而倍感骄傲。”
2.
孙正义在UC伯克利时没有打工,没像其他人一样去洗盘子、扫大街等体力活动,他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因为他觉得依靠体力,再拼命,终究是有限的。
他想了半天,只有发明点什么东西,然后依靠出售专利。
于是他把日记本改成了发明记录,每天用5分钟想发明,累计下来详细记载了250多项发明。
他注意到发明有几种方法。一是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办法解决,由此产生的发明。第二种是逆向思考,改变传统思维,把方的改成圆的。还有一种是组合法,即组合现有的事物来产生发明。
孙正义酷爱编程,但他与众不同,他把电脑当做创造的机器。他构建了一个程序,把几百个词语输入进去,然后进行打分,包括新颖指数、掌握程度、是否容易发明等40多个选项。程序从几百个词中选出3种,然后按照组合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最后他从中选出了语音电子翻译机。
接下来才是许多人做不到的,正在UC伯克利念书的孙正义,真的就开始构思这台机器,而他创造这台机器的方式并不是从零开始自己制造,而是采用了企业家的思维。
(下次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