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妈以后,化身女金刚
人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其实,做妈妈才是女人真正从玻璃心少女变身强壮女金刚的分水岭。
当妈以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滴滴美少女就像夏日清晨树叶上的露珠,“小太阳”一出生,倏的一下露珠就不见了。新生的小太阳小手指一抬,变出一个内心强大、身强体壮的女金刚。抱着娃拎着菜健步如飞、奶着娃对着电脑统计数据修改方案……
这个小生命,化身为妈妈的铠甲,妈妈化身升级版女战士。
作为“战神”的你,还会觉得无助吗?当然。
2、什么时候最无助?
今晚我就很无助。在大约一个小时前,桃姐咳嗽吐了。
已经躺在床上浅睡的她呼噜呼噜地喘了几下,然后开始咳嗽,像拉风箱那样。然后就开始干呕,我赶紧把她抱起来,刚举到床边,哇!吐了一地。她紧张极了,紧紧抓住我的胳膊,呜咽着说,妈妈我怎么吐了……话音未落,又呕了一股出来。
我抱住她的腰,让她坐在我腿上,手轻轻抚着她的后背。她小小的身子紧紧地绷着,小脸因为呕吐憋气而通红,像一只惊慌失措的小猫。
女儿把胃里那点奶和喝进去的药都吐出来之后,复又沉沉睡去。她每咳嗽一声,都像锤子重重敲击我的心脏。
处理她的呕吐物,这酸爽的味道。想象幼小的她呕吐时候的感觉,我恨不能代替她。
记得看到过小区有位妈妈发朋友圈。孩子生病发烧,妈妈陪着抱着,给娃用温水擦拭物理降温、定时测体温、给孩子喂药,吐了给孩子收拾,看着孩子吐心疼地哭,默默流完眼泪之后,擦干眼泪接着给孩子喂药、物理降温……整夜整夜不敢合眼。孩子终于退烧了,醒来要吃的,妈妈赶紧去厨房做几个孩子爱吃的爽口的小菜,煮上清淡的面条。当妈的像上了发条一样,忙得停不下来。完全忘记自己整夜未眠,只为孩子的好转而欣喜。
她说,这个漫长而寂静的夜晚太难熬了。看着幼小的她那么无助,我的心也惶然无助。最无助的感觉不是辛苦也不是劳累,而是想要替代孩子遭罪而不能,只能作为旁观者的无助感令人窒息。
可怜天下妈妈的心。
平时的孩子的病毒感冒、高烧不退、拉肚呕吐这些可治愈的病痛,已经可以让妈妈揪心至此。真的是体弱多病、难以根治的大病的孩子,妈妈的心当是被凌迟的吧。
记得有次带桃姐去儿研所体检。在等候区碰到一个跟桃姐差不多大的小女孩,两岁光景。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玩了起来,感觉小女孩眼神有点呆萌,反应略迟缓。女孩的妈妈问我,你家孩子什么病?我说,我们过来体检,我怀疑她营养不良。那位妈妈忽然就红了眼圈,说,我们孩子的病情特别复杂,医生说是基因缺陷造成脑部的**(术语,我没记清),说她发育水平已经滞后,而且从此就停滞了。那位妈妈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我永远也忘不了她含泪看着小女儿的眼神,疼惜、不舍、慈爱、还有,深深的无助。
当妈以后,孩子生病的时候,妈妈最无助。因为妈妈不知道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你。
3.当你无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首先,照顾好你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那吭哧瘪肚地难受的憔悴的小模样,真的很容易让妈妈崩溃。但是,咱们是妈妈啊,孩子是我们的软肋,我们却是孩子的依靠。咱们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定力,该吃吃、该喝喝、能睡一会儿就睡一会,养精蓄锐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如果妈妈倒下了,病弱的孩子靠谁呢?
第二,带孩子就医要找对地方。
小病就去社区医院,近几年国家对社区医院的人力、物力配置大幅度提升,现在社区医院也有专家轮流坐诊,人少离家近不折腾娃。
急病就去儿研所或者儿童医院。有些病症只有专科医院才能看,如果是急病,不要去综合医院,直接去儿童专门的医院,北京就是儿研所或儿童医院。因为有些情况,综合医院可能处理不了,如果白折腾一圈,可能会延误孩子的病情,得不偿失。桃姐有次磕到眼睛,我们就先去了某三甲医院,排队挂号之后被告知处理不了,建议去儿研所,我们急三火四地又奔去儿研所。这里提一点,儿研所有急诊挂号窗口,孩子有急症,大人可以去专门的窗口挂号,不用去排长龙一样的队伍。我们当时就是在急诊窗口,挂号处看了桃姐的眼睛,马上给出号,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大病去最好的医院看。像上文中提到的孩子病情复杂那位妈妈,她在孩子一岁多点的时候感觉不对劲的,先在县城看,无果,又去市里,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后来去省城,医生做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建议去儿研所或者儿童医院确诊。她说,折腾了近一年,也许我们早点来是不是情况会好一点。孩子病症无小事。尤其是对还不太会表达的小宝宝来说,家长一旦观察到不对劲的地方,一定要充分重视,直接去最好的医院找专家看,或许能给孩子一线生机。
第三,哄孩子吃药有妙招。
输液打针这种护士小姐会帮助我们搞定娃。想要病中的宝宝乖乖吃药真的好难,有两个小妙招。
对于两岁以内的小宝宝,可以采取“糖水引诱法”。很多儿童用药的瓶子都是特殊设计的,会有一个软软的吸头,下面是粗粗的吸管,如果液体药物本身的味道并不好,可以先给宝宝来点甜甜的冰糖水,给她舌头上滴一滴,小宝宝味蕾非常敏感,甜味又是人类最喜欢的味道。尝到了甜头,第二口,就是真正的药了,宝宝会乖乖张口喝进去,家长再轻轻托住下巴,帮助宝宝闭口咽下去。大功告成。切记,千万不要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捏着鼻子硬灌,很容易被呛甚至造成窒息。
对于两岁以上的宝宝,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采用“故事想象法”,让宝宝心甘情愿地自己喝。比如,桃姐感冒了,扁桃体发炎,不想喝药。妈妈告诉她说,你看,你的喉咙里张了一颗小蘑菇,现在小蘑菇生病了,身上长满了斑点。她疑惑地瞪大眼睛看着我。妈妈接着说,可以用这个芳香的药水给小蘑菇洗洗澡,它的病就好了,身上的斑点就会消失,就会变成一朵洁白的小蘑菇。她晃了晃脑袋说,我要吃了小蘑菇(妈妈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这么说)。妈妈接着发挥,有斑点的蘑菇不能吃,白蘑菇可以吃,所以,用这个神奇的药水给它洗洗澡吧?!她乐陶陶地自己端起小杯子,把药水喝了个底朝天。喝完还吧唧吧唧嘴说,小蘑菇洗干净了!变白了,不生病了!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无穷的,脑洞开到可以蔓延到整个宇宙。
第四,客观地认识孩子的病痛。
对于日常疾病。假如孩子只是个头疼发热感冒,我们知道,感冒都是有一个周期的,即便是吃药或输液,也需要一个周期那么长的时间来病愈。发烧也是人体自我防御的本能,所以家长尽量理性客观地对待孩子的病痛。想方法帮忙缓解病痛,不要抱有一蹴而就的愿望。毕竟,病去如抽丝,孩子会好,但是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可以往好了想,感冒发烧,也是孩子在适应他的生存环境。
疑难杂症、重症我们姑且不论治愈的可能性。跳出病痛之外来看,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让孩子心情愉悦,没准有利于病情。尽人事,而后相信冥冥之中一切都会好起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多带孩子出门去大自然中走走,培养孩子一项喜爱的体育运动用来强身健体。毕竟,我们不可能把孩子放在真空罩子里养其一生。疾病传播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前两项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可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给孩子一个强健的体魄,不做易感人群,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4.希望天下每一个孩子都健健康康,无病无灾。
这个是每个做妈妈的人的美好愿景。希望世界永远充满健康、和平、生命力……
夜深沉,窗外丝丝啾啾的虫鸣。桃姐轻咳了两声,翻了个身。
我相对应该是个心宽的妈妈。在孩子病痛的时候,没有时时刻刻盯在身边,却还跑来写文章。其实,妈妈也是在给自己整理思路。虽然心疼,但是行为却可以保持理性,才不至于觉得特别的无助。
知道该做什么的妈妈,才能在孩子无助的时候,给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