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今天晚上要和朋友们一起相约电影院,吃着爆米花,看着漫威新电影《蜘蛛侠:英雄归来》。可是结果呢?国内上映仍未定档,计划之内的事情开始变得遥遥无期,无奈之中又有点难过。
与此同时,该电影已经在大陆地区外的地区和国家陆续上映,并斩获了票房冠军。与大陆差别之大的场景相信无数的大陆电影观众们都会懂,在暑期六月、七月甚至八月,行业里不成文的规定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关于国产电影保护月
是的,一年一度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来了。
自从 2004 年国家电影局口头下达希望全国各院线每年 6 月 10 日至 7 月 10 日(或 7 月到 8 月)期间支持国产影片,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的通知后,这项政策已经陪伴我们 13 年了。有趣的是「国产电影保护月」一词从未出现在广电总局的相关官方文件当中,实际上,这一名词来自于媒体。
今年,7 月份关注度最高的三部大片《猩球崛起 3》、《蜘蛛侠:英雄归来》、《敦刻尔克》毫无意外地成为了 2017 年国产电影保护月的重点对象。影迷们除了无奈外,更多的是不解,这样的保护意义何在?对国产电影的发展真的有帮助吗?
保护的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知道一点:国产电影保护月政策并不是我国特色,一个产业想要健康的发展是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保护的,电影行业也是如此:
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中期,美国虽然贵为电影王国,但是当时电影市场中绝大份额却被以艺术品质和色情噱头为特质的欧洲电影占据,因为它满足了美国知识阶层和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需求。后来,美国政府为了支持本土电影行业的发展,规定将本土电影所占的市场份额提升至 80%,以此来保护它的健康发展,此举同时也带动了本土从事电影行业人员的积极性,为美国电影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也对如今流行全球的好莱坞文化提供了可能。
2006 年初,韩国政府为了推进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迫于美国的压力,宣布从 7 月起,将国产影片配额从原本的年放映 146 天缩减到 73 天。但此项调整很快的引起韩国电影界人士的担忧与反对,朴重勋、张东健等知名影人走上街头,举牌抗议。
张东健所说:我们的确是为了守住饭碗而抗议,但更是为了守住韩国文化这个大饭碗;韩国电影文化多元联盟表示:如果韩国甘心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就等同于发起一场“反文化叛变。”
谈到这里,你应该发现看电影并非是简单的娱乐消遣,它更是一种国家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具象。正是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才造就了如今世界文化的交相辉映,所以,保护兴起的国产片确实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而言。
但,保护真的有用吗?
保护是目的,但事与愿违。
以保护之名排挤国外大片,但国内电影制作公司却又不能提供高质量、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的电影产品,导致迎来的现实是烂片扎堆。在没有国外大片的竞争下,保护月反而成了烂片的避风港,一个剧本加上数位人气偶像便能圈钱的电影模式愈发严重,甚至部分出品人员还存在着电影好不好看都会有人看的心理。
虽然也曾出现过高票房的国产电影,但是在观众中却没有得到对等的口碑。在豆瓣电影 7 月份即将上映的国产电影列表上,电影本身高质量和观众真正想去的又有多少呢?
随着观众观影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背靠保护月的烂片还能坚持多久?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利好环境下,国内电影行业的表现仍然让人失望,保护渐渐演变成是一种伤害。
尾巴
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存在确实有着意义,但是现实却与目标相违和,里头的原因大都源自国内电影的制片环境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想要做好其实和「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故事同样一个道理:
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保护只是一种手段,打造更好的国产电影才是目的。希望在未来电影行业的监督机制能够进一步健全,能大力地去扶植优秀的编剧和演员、加强与国外先进电影行业的交流与学习以及重视国内观众的需求,为营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付出真正该有的付出。或许到了那时,国产电影保护月存在的意义才真正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