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第220天】今晚阅读《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第七章《为什么要“说来听听”》第八章《你的意思是……》第九章《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时候,最容易让孩子热情消退的是带着质疑意味地问“为什么”(我自己却最讨厌的是让我来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最恰当的做法是从一个自己能掌握的精彩片段切入,请读者们详细叙述自己特别喜欢或特别讨厌的片段,这样往往最容易达到效果。
“说来听听……” 这个句子里边有一种探询、邀请发言的意味。它代表老师真的想知道学生们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这样就能激发孩子讨论的热情。
在讨论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哪怕是最浅显的,看起来众所周知的。因为只有借助这些已经花心思想过,已经注意到、感觉到并且已经理解的思绪,才能建立起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从而对文本产生全新的认识。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不要急着发表高见,避免束缚学生的思路。老师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地将讨论拉回和文本相关的方向,得知道怎么响应,怎么提问,怎么带动讨论的气氛。
晚上读的内容让我明白,我在共读讨论中无意中就磨掉孩子讨论的热情因为我没早点读到这本书!!!
刚刚又去查了百度百科:
1.作家艾登·钱伯斯大力推动儿童阅读活动,1991年写下《打造儿童阅读环境》,1993年,《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的原著出版,2007年国内首次引进。
2.学习共同体倡导者佐藤学教授2000年著书《改变教学,学校改变》,本书的中译本《静悄悄的革命》2003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