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两位老师的分享
焦点咨询师在咨询中时时处处渗透着焦点的理念,人性化,价值观。始终把人当作独立的个体,把他放在第一位。因为理解,尊重他这个人所以愿意真心诚意地听他说,并且发自内心的欣赏,赞美他,认定他情绪的背后有期待,有在乎。穿上来访者的鞋子,用来访者的步调,陪着他在他的世界里走一遍,紧密贴合着来访者,不快不慢,不拖不拽,不拉不扯,相信他有能量,有资源,有思考,让他感觉到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被信任,为他提供安全,稳固的氛围,从而愿意去思考。“咨询师的稳,是来访者改变的定海神针”,因为足够相信他有想更好的心,才能稳住自己,做到尽量不打扰,少干预。来访者思考出来的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在乎的。通过情境化,细节化,让来访者把笼统的愿景具体化呈现,进而看到自己的在乎和情绪所在的点,以及期待的改变。没有学焦点,感觉自己是个慢性子,学了焦点,发现自己是个急性子。生活中,很多事不知不觉总是太快了。读书的时候,孩子过来和我说,发现语文课本设计的不科学,我立马说,那你好好学,回头有能力了可以重新编啊,现在记住就行[捂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有预设,认定他在钻牛角尖,而且不希望他拿没有意义的话题打扰我,后面我说这样特殊的点刚好可以让自己印象深刻啊,孩子已经不愿意再听,悻悻的走开了。感受一下,其实我让他有能力了重新编,难免有点讽刺意味了。平时都希望孩子学习能够主动“钻”,而他愿意深入思考,往里面钻了,我反倒认为他钻的是牛角尖。干嘛不慢一点,微笑着,好奇着,让他说说怎么就感觉不科学呢?那他认为应该怎么样才是科学的呢?说的过程中,孩子会受到多么大的鼓励啊,而且,边说,也是他在梳理输出的过程,比他背几遍都管用,这样的情况下,印象怎么能不深呢?孩子的对自己的认可又怎么不更高一点呢?
今天继续学习案例对话与反思活动收获:
1.能抱怨,说明咨询关系已经近了一步,人一般只有对自己信任的人才会抱怨。
2.抱怨背后是期待,情绪背后是在乎!能够看到背后的在乎和期待,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共情到来访者,这样才能化解来访者的情绪,进而产生动力。
3.咨询中位置大于关系,咨询师始终处于身后一小步的位置,贴着来访者,永远不能比来访者更着急。
4.奇迹问句要做足充分的准备,等待,准备,语气缓和,让来访者做好充分的准备,慢慢帮他把美好的画卷打来,引导来访者看到情景化,视觉化,画面化的场景,从而增加他要实现的动力!
5.55387定律,这条人际沟通定律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即55%+38%+7%,其中决定一个人的印象的55%体现在外表、穿着、仪容、沟通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7%是说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