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能够再来一次,让太子丹重新经历一遍赵国为质的生活,他宁愿选择孤独和沉默。
时光不会倒流,人生没有如果。和赵政的相识相交,已经在太子丹的记忆最深处永久地打下烙印,再难割舍。
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拥有的终将会失去。
邯郸一别,再见已是二十年后(公元前232年)。
自十三岁登上王位,如今已经是嬴政成为秦国国君的第十五个年头。二十二岁亲政后,他先是粉碎了弟弟长安君成蟜的谋反阴谋,坐稳了国君之位。而后平定了长信侯嫪毐的叛乱,并将其车裂,顺势幽禁了太后——他的生母赵姬。最后放逐仲父吕不韦至巴蜀之地,逼其饮鸩自尽。凭借自己的睿智、冷酷和铁血,年轻的嬴政扫平了身边所有的障碍和威胁,成为秦国真正的一言九鼎、唯我独尊的王。从此,他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讨伐六国,一统天下的征途。
太子丹依然是那个被命运摆布的质子。公元前236年到232年间,秦国大军所向披靡,占领了韩国和赵国的大半土地。兵锋所向,无可阻挡。很快,与韩赵相邻的燕国就会步其后尘。令太子丹深感屈辱的是,他那昏庸又惜命的父亲燕王喜,就在此时做出一个决定,将他遣送至秦国为质。
咸阳宫,高高的王座上,嬴政不动声色,目光深邃,漠然注视着下方。对他而言,王座之下皆蝼蚁也。世上不再有时蹇运乖的赵政,只有雄视天下的嬴政。
太子丹跪在殿下,恭敬地行着外臣之礼。他不知道嬴政在想什么,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希望能唤醒嬴政的儿时记忆,哪怕只有一点点。换来一丝的温情,或者叫怜悯?不管是为了燕国,还是自己,太子丹始终卑微地低着头。然而,他失望了,嬴政的无动于衷让他如坠深渊。
他还清楚地记得,二十年前分别时的场景。
“赵政,我会想你的。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一定会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
历历在目,却又恍如隔世。昔日的孩童已近而立之年,他们却也渐行渐远。
是的,他们重逢了。然而,他们不再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已形同陌路。
这是为什么?
是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赵政在邯郸城人不如狗的惨痛经历吗?
是他知道眼前的国君究竟是姓嬴还是姓吕的真相吗?
是秦军即将兵指燕国,往日情义终将在大秦铁蹄下被碾得粉碎吗?
还是嬴政想要抹去所有记忆,甩掉一切羁绊,成为真正的一代雄主?
……
为什么?太子丹没有答案,也不想要寻找答案。因为他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哀伤、屈辱、嫉恨和无奈,他想要离开。他想远离嬴政,远离秦国,他想回到燕国,他不想在漫长的折磨中生不如死。于是太子丹恳求嬴政放他回燕国,嬴政冷漠地拒绝。给他的回复是:“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乌鸦白头?骏马生角?太子丹绝望了,愤怒了,他心中燃起一团火。他想要做些什么,他一定要做些什么,但前提是他必须活着回到燕国,马上!
太子丹选择逃走。多方筹划,历经艰险,他成功了。踏上燕国土地的那一刻,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太子丹没有沉醉其中,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清醒。他终于知道自己逃离前念念不忘的,一心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了。那就是:杀嬴政!
两年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又两年后(公元前228年),秦灭赵。
而后,秦国大军兵临易水,一水之隔的燕国危在旦夕。
是的,不论于公还是于私。太子丹发誓,一定要杀掉嬴政。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此时的太子丹已经把嬴政视为自己毕生的生死之仇,必杀之而后快。然而,他永远也不会明白,他最应该去恨的人,其实是他的父亲燕王喜。
不是因为燕王喜的怯懦无能和刚愎昏庸,致使现在的燕国羸弱不堪;也不是因为作为父亲的燕王喜多次派他质于他国,使他时刻游走在生死边缘,受尽屈辱度过了前半生;而是因为两年之后,他会死在自己父亲燕王喜手里,甚至把他的头颅也献给了他曾经的儿时好友——秦王嬴政。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