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观念里,绘画作品分两种:
挣钱:套路化的高精度商业作品
不挣钱:实验性质的快乐摸鱼
先科普一下何为画圈里的「摸鱼」。
以下是百度关于摸鱼的解释。
看不清楚不要紧,我来划重点:
偷懒,不好好干活的行为。
一般你们网上能看到的那些喜欢的作品,很多都是画手们繁忙工作之余摸鱼的产物。
简而言之,都是靠爱在发电。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平时是如何快乐地摸鱼。
作画灵感
说到摸鱼,有个「鱼」字,我想起了龙鱼。
去年夏天,宿舍养了一条银龙鱼。
我会扮演好教程撰写者的形象,努力写一篇让大家满意的摸鱼过程。
END
好吧,只是想让我们家「小银」上个镜
教程我还是有好好在写的,大家别急着取关
go on~
绘制思路
画一张画之前,我一般会先用一句话概括好画面主题,如:
某天中午Tin骑着皮皮虾在浅海层受到龙鱼群的惊吓落荒而逃。
提取关键字:
时间:中午(上面能透出阳光)
地点:浅海层
角色:Tin、小虾米、龙鱼群
动作:惊吓、逃走
然后就可以根据关键字去找参考了,每个关键字的参考不要超过三张。
一般目标明确的话一张就完全足够了,控制住找参考的时间别陷进去。
如果涉及到严谨的设计,可能会找两三天,这个以后再讲。
找参考需要找到的因素包括:
场景、气氛
角色、动作
配色
细节刻画
塑造手法(即喜欢的绘画风格)
将找到的参考拼贴成在一起,利用截图软件放在旁边随时参考观看。
Tips:
很多人对找参考一事存在排斥。事实上即便大师作画之前也要寻找大量参考,这是职业素质的体现。如果害怕陷入「抄袭」风波,那发布作品时大胆贴出学习对象即可。
承认自己「不会画某种题材或者风格,需要向某人学习」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上次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文字并不能作用于艺术本身,但能够推动人的想象。」
动笔前,尝试着将一句话概括拓展成一段完整的故事情节,能够勾勒你对细节的想象。
那天中午,妈妈叫我去塞伦海岸附近寻找一些贝壳,用来制作新家具的材料。
我骑着我的皮皮虾,哼着小调出门。
当时正值午时3点,阳光正猛。
我抬头望向上方,暖黄色的阳光在水平面产生了焦散现象散布开来,最后均匀错乱地铺满了海底的沙地。
「真好看!」眼前的景色让我着迷。
忽然,上方耀眼的光晕处隐约出现了一个黑影,并且不断变大。
黑影以极快的速度靠近,最终露出了它红宝石般的眼睛。
「龙鱼是我们的天敌!见到它一定要跑!」
错愕中,耳边响起了幼时长老无数次的嘱咐。等我反应过来时,发现已经被一群龙鱼包围。
因过度惊吓无法思考,我疯狂地嘶吼着,拼尽全力去驱赶我的皮皮虾。
「跑!」
······
绘制过程
总结
摸鱼的作用:
积累创意,保持手感。
拓展自己不熟悉的绘画风格和题材。
抵消专项刻意练习过程中的烦躁情绪。
注意事项:
必须找参考,先解除心理障碍
绘画流程应该尽量精简明了,知道每一步在干什么
刻画陌生对象时先通过参考分析出规律,想清楚再动笔
实验性作品翻车几率很高,画的不好就多试几张,重在总结经验而不是出图晒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喂你们吃鱼,以后再慢慢更新一些关于「渔」的技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请保持批判思维。
如果有大佬发现我的问题,随时欢迎后台交流。
每个人基础不同吸收能力不同,我希望我写的教程能让多数业余者产生兴趣。
好不好我想交给读者的你去判断。
如果你看完觉得有所收获,能顺手转发出去我会非常开心的。这是我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