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母校
——哈医大29期同学毕业30年聚会侧记
文/康桥
母校,蕴含着一种情感,她让我们在最美的年华在此相遇,在此绽放青春,在此建立友情;母校,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我们在这里成长,在这里丰满羽翼,在这里展翅翱翔。
不曾想到,三十年前,我们五百多名“60后”,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走进母校而成为同窗。同样,也不曾想过,三十年后,我们又再聚校园,共同怀念那一段韶华。
我们回来了,好似女儿回娘家一样,从国外,从南方,心情非常迫切;我们回来了,斑白的鬓发、熟悉的眼神、共同的记忆、心底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感叹岁月的不易……
虽说聚会只是一种形式,但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有的早早就回到了哈尔滨,住进了小鸟依人的“枫叶小镇”——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温馨酒店;有的早早就回到了母校,去了6号宿舍楼、阶梯教室、操场和食堂,还有那留下美好记忆的小树林和丁香园……
而我,则是先到了东北重镇双城,去尝一口闻名遐迩的“杀猪菜”,品一杯同学加战友鲁祥石珍藏多年的老酒,推杯换盏中,从北京、上海、吉林、甘肃回来的同学,从不认识到相识、从陌生到熟悉,上演了一曲聚会前的“小插曲”。双城之行虽是例外之行,但因有“祥子”热情而周到的安排,使得参与者都感到不虚此行。
在与“杀猪菜”和高粱酒告别后,我们急切地赶往此行的目的地——枫林小镇。枫林小镇是久负盛名的太阳岛上一家别具一格的休闲酒店,是聚会组织者费尽心思为同学们量身订制的,充满了温情与遐想,尤其是温泉澡一泡,三十年间的酸甜苦辣尽会涌上心头。
八月的哈尔滨,犹如穿着一身薄纱的少女一样妩媚动人;好似光着臂膀红着脸庞的东北爷们一样热情似火。八月的哈尔滨,这个冰城最美的季节,哈医大29期同学毕业三十年聚会的重头戏——“师生见面会”8月3日如期在母校主楼会议厅举行。
3号的天是晴朗的天,早餐后同学们乘车从美丽的太阳岛出发,一路向南跨过松花江,走过大直街、和兴路、学府路直达母校,这些原来熟悉的街道,现在全都变样了,完全没有了三十年甚至十年前的痕迹,但刻在脑海中的街道名称依然能勾起我们许多回忆。
此时,正值学校放假期间,但一进校园,迎面悬挂的“岁月如歌缅怀同窗往事,来日似锦珍惜师生情缘”、“再回首,三十载岁月留痕尽相知”,以及主楼前“哈医大29期毕业30年同学会”等醒目的标语,使得假期的校园并不空旷,而且显得如诗如画,热闹非凡。
“你在,我在,我们在一起”,一句蕴含深意的话语成为这次聚会的主题,字里行间渗透着组织者和同学们浓浓的期盼和甜甜的祝福。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红柱碧瓦,高楼耸立,母校在张开怀抱迎接着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儿女们,一起奔向向往已久的主楼,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记忆。
主楼装修一新、灯火辉煌、花团锦簇,校长张学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学生会主席吴双全代表全期同学提出了倡议;来自大西北的张强代表卫生系、从美国专程回国的金启明代表医疗系及所有在海外发展的同学作了发言;学生总会主席杨艳杰主持师生见面会。
见面会虽然短暂,但内容紧凑、主题鲜明,同学们坐得屏声静气、听得井井有味,看得出大家都非常珍惜再回母校的机会。张学校长说,这是他到任后第二次参加同学聚会,他希望每年的聚会他都能参加,因为,每一次的同学聚会,都体现的是校友们对母校的敬重、对老师的怀念,将会对母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也一定会把校友聚会这种传统保持下去并发扬光大。
在校史馆、在宿舍楼、在阶梯教室,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十七八岁。宿舍楼虽然正在装修,但同学们依然绕过施工架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床铺;教室虽然变成了新的,但同学们还是坐下来体味了一把再当学生的感觉。在食堂,同学们吃了一顿“忆苦思甜”饭,饭菜质量当然比当年的好多了,但同学们还是体味到了当年的艰苦与快乐。
聚会的压轴戏是3号晚上的联欢会,各班的节目虽然都是临时编排的,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都非常强、积极性都非常高,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节目形式多样,有旗袍秀、诗朗诵、大合唱、太极拳表演;节目内容“聚”字当头、情义浓浓。
有的班为了突出演出效果,还特意订做了专门的T恤;有的还制作了横幅标语、准备了道具,所有节目都认真地排练了好几遍。于仲青、尚洪雷临时搭档的主持给晚会锦上添花;集体诗朗诵《岁月流年》道出了所有同学的心声,让聚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思念就是翅膀飞过之痕”。每次读到泰戈尔这句诗,我心里总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三十年聚会,再回母校,正是思念这无痕的翅膀把同学们招唤在了一起,来体味永世难忘的人间至爱;来回忆刻骨铭心的岁月流年。
分别之际,虽没有“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之感,但我们还是相约30年后再相聚,再聚母校,再聚哈尔滨。到那时,我们再在一起回忆六十年前的“那些事”,我们的主题仍然是“你在,我在,我们在一起”。
亲爱的母校,我们一定还会再回来,而且能够再回来的!
(文稿经杨艳杰主席审定,照片由各班同学提供,在此诚表谢意!)
作者简介:张强(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家乡》《飞天》《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