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是农民,我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我的村子叫卢家村,如其名,村里大多数人都姓“卢”,边上还有“王””张“”黄“姓等村。我想这是因为农村养儿防老的概念,男人几乎都留在村子里娶妻生子,代代相传,所以父辈祖辈都是相互有些关联的。邻里之间也与其按年龄叫人,更多是按辈分叫人。所以有时候我不得不叫比自己小10几岁的孩子”叔叔“。
因为相互关联,所以某家有个喜庆事,大部分都会被邀请。去了不能白去,红包,俗称份子钱,不能少。村里每年有10几件红事,份子钱就要出10几份。金额也随着物价一起上涨,从10几年前的100-200,涨到500-600,关系稍微近一点的要800-1000。这份支出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村里一共有200多户人家,就算一半的人每年出10份份子钱,大概有10-20万。这笔钱去了哪儿了呢?是收钱的人吗?不是!因为他们要请客,收的钱可能刚够支付请客的费用。所以是去了饭店的腰包,所以镇里最火的一个饭店的老板现在开着保时捷。
我和我老公都住在国外,去年12月份回去办的婚宴。婚宴之前,要准备喜饼福袋,里面装上喜饼喜糖,用来送给邻里各家各户和婚宴的来宾。我和老公都是实用主义,能简则简,不赞成铺张浪费,但是父母却觉得越高端越显得自己嫁了个”好老公“,为此我们没少吵架。除了婚宴,还有之前的彩礼问题,农村一般是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彩礼,女方父母再这个彩礼上再加一些钱给新婚人添置家具家电。我老公是外国人,没有听说过彩礼,我们也没有买房的打算,所以也提不上家具家电的问题,况且我自己也不赞成彩礼的风俗,所以也没跟他提。后来这也成了我和父母矛盾的一个导火线。本来一个喜庆的事儿,却因为这些风俗导致口角不断,何苦呢?!
婚礼彩礼费用昂贵,却不得不办,听上去像是一个死胡同,就真的没办法了吗?其实就是一个面子问题。结婚的实质是两个人结为一体,互相支持照顾。婚礼只是一个开始,之后的生活才是主轴。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只简简单单地注册,两个人简简单单地庆祝,也未尝不可。不在于有钱没钱,而在于花钱的途径,支援一个贫困的学生,比一场铺张的婚礼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