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朋友说:看起来,你是真的喜欢北京。
第一次去北京,是09年夏天,和时年五岁的女儿同行,一是为了让女儿开开眼界,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北京从小就开始的向往。暑期的北京,和我这样带孩子出来的人比比皆是,感觉到处都是孩子,到处都是人,我决定下次再去北京的时候,一定不选择人多的季节。
决定再次踏上赴京之路,是为了父母多年的盼望,他们希望能到北京看看,也希望旅行的时候有个女儿陪伴在侧。有了上次跟团出行的经历,这一次,我果断选择了自由行。上一次的北京之行,就是一些大体的印象,还有就是每日的辛劳,人人都说北京旅行最是辛苦,可怜了那双腿……临行的时候,除了对北京的春天有点期待之外,似乎更多的是父母出行的谋划者,大约,我不知道,还能有惊喜吗?
买火车票,定下住处,火车前往,一切按部就班,我们选择了一个好日子啊,从南到北走了那么远的路,在广州穿一件薄毛衣,到了北京还是薄毛衣。一路上就在惦记着我们行程的朋友,出站就在迎接我们了,经年未见,如同这春日温暖的北京。
故宫,长城,恭王府,都是经典的经典,自然也是必行的,其中,也给父母安排了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宋庆龄故居,无话。八达岭长城那天,我们选择了最早的一班车出行,所以游人不多,雄伟的景观令人赞叹之外,虽然没有秋日的红叶,但是万里无云的蓝天让你只觉得怎么拍照都是美的,连长城下的一点残雪都入了我的眼,算是飨了我们这南方来的客人。意外的惊喜是在宋庆龄故居中竟然看到纳兰性德的手植树,以及南楼,纳兰曾经与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地方,这让我走在后海边上不由得浮想联翩,不知道几百年来有多少贝子和格格曾经在这后海边上走过?或策马,或乘轿,又或结伴春游,古老的京城,演绎了多少荣耀又或悲哀的故事呢?大约是这种种浮想,我在后来终又寻了机会重游了后海和前海。
父母在连日的步行游览中渐觉疲惫,我们的时间也是比较轻松的,在天坛游览了大半天以后,我把他们送回了酒店休息,在探访了婉容故居所在的帽儿胡同以后,我又回到了后海。在北京,骑自行车的市民到处都是,以至于我在天坛外看到壮观的自行车停车场,这在南方几乎看不到了,而租自行车自由行也就很自然了。我租了辆单人车,两个小时,只要十元,这让我觉得北京和其他城市很不一样,北京就是北京,让人没有距离感,那些天,不管去到什么地方,只管问路,大姐,大妈,大爷,都很热情地给你指路,甚至在地铁里,你只要问问旁边的人去哪儿该怎么换线,在哪个站下,身边很多人都会一起来给你指路,丝毫不会因为你没有一口京腔就心下存着一丝防备心理,或者是在这自行车租金上多收你的五元十元钱。后海,据说,冬天湖里都结了冰的时候,就是一个天然的溜冰场,是孩子们的乐园,等到孩子们长大了,还回到这里,尽情挥霍他们的青春,因为后海边上有着数不清的酒吧,想怎么喝怎么喝。我只花了半个小时就绕了什刹海走了一圈,突然想骑着车到别的地方走走,这么想着,我就到了地安门东大街,再往南走,是景山公园,一直走到了故宫的护城河,中南海的边上。返回的路上顺道又去了南锣鼓巷,北京很有代表性的一条街道。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骑着单车很亲切,让人对这座城市完全没有了距离感,就像我原本就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回到后海还了自行车以后,夜幕早就笼罩了周遭,各色的酒吧亮起的霓虹灯让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我也恣意一回吧!从小店里出来,我已经有了些许醉意,不停地有人招呼我到他们的酒吧再坐一会儿……而此时的我,因了这醉意,勾起了某段愁肠,春天的北京,夜里风呼呼的,吹着我两颊的泪,感觉我的泪,我的身体,都似乎要被吹起来了……各位看官,我安全回到酒店,无话。
最后一天,我安排去了颐和园,这一天天气开始恶劣起来了,风夹着黄土不时地肆虐着,路边不时看到摩托车和自行车被吹倒了,这是北京典型的沙尘暴,用北京人的话说,天上下的不是雨,是黄土。幸亏近正午的时候,沙尘暴大有减缓的趋势,一派风和日丽。跟着旅行团走完了一些经典的景点以后,我饶有兴趣要到西堤去走一走。北京的公园,湖边不乏柳树和桃树,到了春天就有了桃红柳绿之景,很有春意。我们初到北京的时候,低垂的柳枝上有了一个个芽孢,却只隐隐的有些绿意,等我们到了颐和园,柳叶儿已经探出了脑袋,正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南方的桃花,多是春节时插在花瓶里,可是即使树冠很大,花也开得稀稀落落,总有不尽兴之感,而此时的眼前,桃花正开得烂漫,满树满树都是,直看得你眼花缭乱。过了玉带桥,沿着西堤一直前行,镜桥和练桥的拱桥上各有一个亭子,跌宕起伏之余也有了画意,在湖水与花红柳绿之间穿行,正是人在画中游!想来,不管你心中有多少烦忧,在这里坐上一天, 也必定心旷神怡,突然就很羡慕这京城里的人们了。
景色怡人之余,更有了一番奇遇,使我对于这京城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大抵的认为,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定是要和这座城市的人有深入的谈话,即使是旅游也是如此。颐和园的苏州街,并没有父母的期待的那样给我们惊喜,几乎每家店铺卖的也都是工艺品,又或是照快像什么的。正当我乏味的时候,信步走进了一家书画铺,铺里的大概是老板吧,又是作品的主人,我走进去的时候,他并没有热情地招呼我,有点自便的意思。我那时候心里想着要给一位朋友寻一支品质上乘的毛笔,正好店里的一个透明的展示箱里有好些,我喜出望外,向店主要了来挑选。我才注意到,店主是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一件长褂和背心棉袄,案前刚用过的笔墨砚台一应俱全,店主说,不能开箱,北京的冬天太干燥,坚持等到4月1日才能打开箱子卖这些毛笔。我心想,这不是已经3月30日了吗?这店主也太固执了些,心下就想和他套套近乎。我向他讨教选毛笔的技巧,他问我是要来写字还是画画?我说写字,他又问是写行草还是楷书?我说是写楷书,小楷或者中楷,先生说那还是选羊毫合适些,一面翻出一些字画作品来给我看,一面解释说狼毫质地比较硬,写行草比较苍劲有力,而楷书用羊毫则笔画比较饱满圆润云云,并告诉了我挑选毛笔的技巧和关于毛笔的养护等等。先生赐教一点都不吝啬,畅谈之余,我道出我的来意,希望给朋友寻好的毛笔这个愿望能够达成,看能不能开箱让我看看那些毛笔?先生思考片刻,还是没有答应我,说:“你要是真的想要,不嫌弃的话,我送你一支,虽说是用过的,但是也是上乘。”我一听,反而不知所措:萍水相逢,怎能收人礼物呢?我说那我还是给你一些钱吧?可是我想我还真的不知道这支毛笔价值几何,我该给他多少钱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可是先生说,文人之间送个礼物不讲钱,用钱来交换就是商品了。先生执意要送我,并告诉我这支笔好在哪里云云。谢过之后我走出店门,被当作文人而送我礼物着实让我窃喜,更多的是,是对这座城市的景仰。
我想,我还会再去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