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说到红包一般指的都是压岁钱,那好吧,先来说说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吧。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妖怪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就溜出来,专门去找孩子,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受到了惊吓,然后就头痛、发烧,后来变傻了。因此,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点着灯不敢睡觉,叫做“守祟”。
有对夫妻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和孩子玩,不让孩子睡觉。孩子玩得实在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却不敢睡。
半夜里,只听“吱扭”一声房门开了,一阵阴风吹灭了烛火,“祟”刚伸出手,枕头边就金光四射!,吓得“祟”逃落荒而逃。原来,这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情告诉了邻居,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效仿,孩子就平安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还有另一种说法为“压惊”。
传说在古代,“年”是一种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隔365天,除夕之夜就会出现,家家户户避之不及,想尽各种办法,后来发现在门上挂上红色、放鞭炮的方法最有效。那些在驱赶“年”时受到惊吓的孩子,大人们一开始用食物来安慰,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代替食物,到了宋朝,便有了“压惊钱”之称。
小时候过年,老爸给的压岁钱是一张“大团结”,爷爷奶奶给压岁钱要磕头才能拿到呢!那时候没有专门印制的精美红包,压岁钱都是用一张红纸裹着的,寄寓了长辈对我们的美好希冀:健康、快乐、平安。
现在,我也把这个传统继承了下来,每年过年都会给孩子准备一个红包,发完红包再给他一个暖暖的拥抱,告诉他:爸爸妈妈都爱你!希望新的一年里年龄与知识齐飞!
一个小小的红包承载着我们对孩子殷殷的期望,浓浓的爱意。
红包,其实还有好多种。比如结婚随礼,那是一定要送红包的。收到的请帖有人戏称“红色罚款单”,红包上还要绞尽脑汁写上祝福的话儿,什么“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啦,什么“新婚愉快,幸福美满”啦,等等。
这些年,孩子考上大学自然也是要包一个红包以示祝贺,以前我都不懂,后来有亲戚小孩考上大学请客,我才知道的。
今年互联网上玩得最嗨的,应该就是“支付宝集五福拼手气分2亿红包”的活动了。
支付宝的五福红包从1月18日开始推出后,随即成为一场全民狂欢,五福相关话题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微博热搜。有网友笑称,现在简直是看到“福”字就条件反射掏出手机扫一扫。不是还有个笑话说嘛,开福特车的要注意了,一不留神车尾就有人拿着手机在扫“福”,可要当心呢。
最难集的当属敬业福(今年比去年容易多了),据说还可以花1元钱在某宝上买到敬业福,马云不光赚了钱,还推广了支付宝。如果真是这样,马云才是真正的赢家。做了广告还赚钱!
更有会调侃的人这样说:“凡参与过集齐五福游戏的人,以后你的履历中可以写:曾参与过世界500强公司的2亿项目的筹划,并成功在年底得到分红。”
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哈哈哈……
这两年微信发红包越来越火,尤其是在家族群、同学群或各种小范围的群中,一个红包抛出,谁抢到最佳谁接着发,玩得不亦乐乎。
据TechWeb报道,除夕当天收发142亿个微信红包,其中8.88元最受欢迎。
今年除夕,尽管微信并未参加红包大战,但从其官方公布的微信红包收入数据来看,用户使用微信收发红包频次依然很高。
发红包最多的是一位深圳用户,全天发出了2125个红包,而最幸福的当属一位滨州小哥,全天收到10069个红包。
60后是红包金额的担当,70后发出的数量最多且最喜欢发群红包,80后给80后的红包数量最多,90后则喜欢点对点发红包。
广东人最豪气,既是发的最多的省份,也是收的最多的省份。
小小的红包,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都从“辟邪驱鬼,保佑平安”这些最初的意义演变成寄托美好的祝福和体现由衷的欢乐的一个载体。
愿红包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健康、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