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一个小孩时,物质及其匮乏,没有网络,没有手机,连电视都没有。我们一堆男孩除了疯跑消耗过剩的精力以外,就是聚在一起闲聊,大家交流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比如“麻胡子”拐小孩,分尸案,心灵感应之类的。最有趣的是我放学回家时会路过一个体育场,那里有一个小广场,经常有一堆人在那儿谈论国家大事。记得有一年发生“二王”案件,那里真可谓人山人海,一些人在发布自认为权威的小道消息,一些人则在认真的倾听。我也没少凑热闹,一边听着案情分析,一分观看这些可爱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大人们。可见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也好这口,人性是从来没有变过的。
我常常一个人幻想着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和小伙伴们聊天时会不自觉的说出来,有时难免把幻想当成了真实发生的。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大家都有过如此的经历。好吧,既然大家都爱吹牛,自然就会极其崇拜吹牛吹的好的人,如果他吹的有创意,有趣,天马行空 又不失逻辑,明知是在吹牛却又不忍心去反驳,还想听着他继续说下去,希望他永远不要结束这个故事。那么这本《吹牛大王历险记》就能满足你对于吹牛的所有憧憬。
书中这位伯爵大人,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打猎,被人追杀,陷入各种绝境,然后凭着他各种超能力,化险为夷。好多内容都忘记了,只记得他有次掉进沼泽地里,眼看要完蛋,他硬是拉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拉了出来。看到这段时,我都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自己的头发,想到这得有多疼啊。然后他还愉快的坐着一颗炮弹,去了一趟月球。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欢快的男人以一种洋洋自得,又想保持刻意低调的风格,讲述着一个个你爱信不信的故事,说完后期待大家点赞,然后默默的喝上一口酒,略带伤感的说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妈的,这其实是在描写我现在和年轻人吹牛时的心态呢。
总之吹牛到这个份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这本书带给我无穷的欢乐,让我从小就明白了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吹牛者。唉,写作文都被训练成这种套路了,不过现在终于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了。
还有一本《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我查了一下,网上居然没有那时的出版记录,这个好像是在一本少儿杂志上连载的。),看着我口水直流啊。因为那时我都没有吃过巧克力呢。只是知道它是一种很高级很高级的零食,我偶尔吃的零食就是学校门口论颗卖的话梅,注意啊,注意,是按颗卖,好像一颗是一分钱。而书里说居然有人淹死在巧克力中。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祝他好运了。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很喜欢巧克力呢。
还有《绿野仙踪》,那个胆小的狮子,那个美丽又善良的小女孩,最后出人意料的反转结局。让人如痴如醉。
那时的中国儿童文学都是王二小、刘胡兰之类的故事,老师讲完后还非要我们总结出意义来。还好那时也有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引进了。我喜欢看国外的,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其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些国外的故事好像没什么重大意义,就是让你喜欢看而已。截然不同的两套话语系统,我的小脑袋也知是如何把他们相安无事的揉合到一起的。
写到这,突然想起,我们中国还有郑渊洁呢。下次再说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