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的学弟学妹们:上午好
很高兴作为“啦啦队”的一员,迎接你们进入职场。昨天看到你们的热情、积极、敢想敢做,学姐我真的被惊到了,为你们的表现点赞。🤗
想到今天要给你们写封信,我兴奋的早早就醒了。关于学习、关于职场,有太多想跟你们分享的,不过,我还是要克制下,围绕昨天课上的主题,先做好适应,再谋求发展。今天主要回答你们比较集中的几个疑问和困惑,同行的路还长,其他的我们慢慢交流。
关于学有所用
先回想下我们昨天的练习,对学生和职场人的能力要求,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对,一个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本身并不冲突,行动的技能只是静态知识的更高阶而已。所以,先恭喜你们升级了。
学有所用,顾名思义,学习的内容是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这一个判断标准,就基本保证了我们学习的高效能。目的明确的选书、目的明确的听专栏、目的明确的上网课。
关于学习渠道
课后,不少同事发信息跟我了解学习渠道,上面说到的书籍、专栏和网课,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方式,都是对知识的学习。
对技能呢?嘿嘿,你们应该很清楚了,事儿上练,工作中用。
凡是能帮助你适应职场、做好工作的能力,都需要你刻意的使用和练习。是优势的就喊出来,是潜能的就好好打磨,头两年就是检验,所以,不用担心会不会冒出什么短板。就像我们看一个刚会骑车的人上路,不管他是四平八稳还是四仰八叉,只要是在前行,我们都会产生由衷的认可。
对我们的能力也是一样,刚开始上路检验的时候,也是他们迅猛成长的阶段,不压制,不隐藏,全力培养就好。
说到学习渠道,先跟你们提前打个预防针。我想跟你们说明一个概念——学习成本。不止是一本书、一个专栏、一个培训班的费用,更多的是对你时间的占用、精力的消耗,以及在你学习期间可能损失的其他机会,如此种种。这也是我鼓励你们学有所用的原因,成本太高,耽误不起。
我毕业那会儿还很少有网课,学习的APP更是少之又少,基于我近几年的学习经历,给你们提供个参考。知识探索上《中国大学MOOC》,想找老司机带路上《得到》,2017届的学长有些听《喜马拉雅》;听书的就很多了,《樊登读书会》、知呼读书会,还有各种领读的公众号;商学院过的知识如果有工作经历会更好吸收,你们过几年再学更合适,。
关于看书,我多说几句。一样的道理,想解决什么问题,就选什么书。看书就像是吃大餐,想吃的过瘾又有营养,重点得在选书上下功夫。
建议在网上先搜索,然后上豆瓣看书评,好评前三和差评前三,基本上就能了解书的核心内容,个人认为8分以上的都值得看看。另外,如果还不确定,就搜索下别人做的脑图或是书籍框架介绍,对你做选择判断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学习管理
有人问到怎么管理学习,好像是让大家做完能力对比图,发现要学的太多了,想知道怎么分配好时间。时间只有24小时,就重就急,但对于学习,多是重要不紧急的,怎么判断哪个知识更重要,还是回归到你想先解决的问题上。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前几天的那篇文章(超人是如何练成的)对你们有点帮助,这是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185eb19582a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不要同时学习太多知识,我觉得保持在三个以内比较合适。前几天听一朋友说买了十一个专栏,像是每天光顾着做菜,忙的焦头烂额,先不说能做出几个,就是做出来了,他也顾不上尝尝味道。所以,学习,不求快,但求深;别贪多,但求精。
关于如何坚持
昨天有个同事说,我怎么能快速形成阅读习惯,嘿,我想说,如果你爱上思考,可能你也会爱上阅读。
知识就是食粮,是我们大脑的食粮。肚子饿了胃会不舒服,情绪焦虑就说明大脑缺知识了。我们都知道养生之道,不能等饿了才吃,所以,学习知识,形成规律的吸收最好。
怎么形成学习习惯?哈哈,好像在没有开始学习之前谈这个话题有点为时过早,不过,我还是想把习惯的形成之道偷偷的告诉你。
先做个小调查,“如果你每天坚持阅读五十页书,就可以得到一些小奖赏,你愿意坚持吗?”别跟我较真哦,我知道这个问题里有太多假设,我想说的重点是奖赏。当然,这奖赏可不是我给,是你自己给。想想过往的成就事件吧,那些是你们能力的鉴证,也是你们对自我的奖赏。
比如,学完一个知识点,整理个脑图、写个心得、做个分享、在工作中学以致用,这一次次小小的输出就是自我奖赏,更是知识强化。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持续的转动输入输出的罗盘,你会看到,自己在慢慢上升。
把学习金字塔送给你们,主动学习,尽快打牢地基。
说了那么多方法论,关键是行动,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的学习热情,保持职业发展探索的欲望,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奔跑吧,2018届的新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