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常有人发鄙视鸡汤文的言论,虽然说鸡汤文质量参差不齐(我自己悄悄把某类文章归为鸡血文),但是我自己真的觉得从某些文中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鸡汤挺好的啊,很补身体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感呢?我猜想真正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自己做不到这些文章中说的那样,所以只能鄙视鸡汤了,这样自己的心里才舒服一点,“我做不到是正常的,那只不过是鸡汤而已。”这恐怕是一种自我催眠,“谁说所有的人都要上进,都要改变呢,我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这是人类防止自己认知失调的一种办法,即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积极向上的这个特征,和自己做不到的事实产生了冲突,所以采取扭曲这种观念的做法以防止自己认知失调。但当你自己独处的时候,如果你能用这个理由说服你自己,那就好。
今天我偏要端上一碗鸡汤来,喝不喝你们自己决定。
其实改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内心的渴望,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心得到安宁。你试着想一下你拖延了很久的某件事会不会让你感到焦虑,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生活,我们常感到无力,对现状不满意,虽然想改变,却又无从下手。我们在心里默念了无数次想要改变,想要瘦身,想去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培训,想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想和自己的家人好好沟通,但是到头来,终究都只是一个念头。
我们总是习惯说从明天开始,我一定会怎样怎样。明天是一个神奇的日子,在明天,我们仿佛拥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做自己心中期待的事。可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明天的那个自己依旧是那个面对困难会轻易放弃,向安逸舒适妥协的自己,明天的阳光和空气也不会突然在你身上发生化学作用使你忽然茅塞顿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深深地佩服明日歌的作者,他老人家这首诗是专门写给我们拖延症患者的啊。
当我们有了想要改变的念头的时候,大部分人总是说服自己等待一个万事具备的完美时刻,殊不知此刻就是那个完美的时刻。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尝试。”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其实我一直也来也是个安于现状,迟迟不肯改变,顾虑重重的人,直到有一天因为某件事让我意识到生命短暂,我该好好珍惜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些真正能让自己觉得幸福的事情。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你有很多事情要担心:要不要到这个地方,你的母亲又会怎样等等。你担心、做决定,但又发生了其他的事情。事实上,比较容易的作法是什么都不管,就那样决定。”------理查德.费曼
这段话也深得我心,换做简单粗暴版也可以说是精华版的就是那句广告词,“Just do it”
常常有人诟病鸡汤之错在于没给勺子,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供大家当喝鸡汤的勺子使用。
要想改变,首先要放弃对完美的追求
完美就是最大的不完美。如果抱着凡事追求完美的心态,恐怕很难真正开始改变。我们会因为进行中的一点点不如意而放弃整个计划,功亏一篑。比如很多人觉得自己忙,时间有限,没时间读完整本书,就不读了,其实哪怕我们只读了一篇文章,也许就会有所收获。
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所谓改变,是学习一种新的东西,放弃已有的、陈旧的和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不符的东西,所以既然是学习,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来支持。
想要改变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多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比起遥不可及的完美目标,小的目标更容易实现。目标制定的过于遥远只会让你灰心丧气,打击自己的信心和积极性。分解后的小目标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付诸行动,积累下来,就会距离大的目标越来越近。
对于想改变想尝试的事情,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有了目标,就要去花时间和精力去执行,有时候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要付出金钱去体验。花时间和精力毋庸置疑,但如果只想着最省钱的方法去做,不如考虑最有效的方法。
记录成功日志会让自己信心倍增,同时起到监督自己的作用
记录成功日志,把自己每天所做的改变取得的小小成绩全都记录下来。既可以鼓励自己继续坚持,让自己收获自信,也起到监督的作用。如果没有做到全部,做到一部分也没什么不好,不要想着完全放弃,而是努力接近目标。
改变意味着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渐入佳境。
用批判性思维阶段性检查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
批判性思维在此处的应用无比关键,用批判性思维来检验阶段性成果,看看这个方法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及时改变。如果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无法引起质变,我们是该考虑一下方法了,千万不要一条道跑到黑。
“好了,我知道了,可以了,可以了。”估计已经有人嫌我啰嗦了,好吧,既然你知道那就要做到,王阳明讲“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和一回事,真知必然会行动,如果不去行动,那就不是真知的知道。
我发誓这是今天最后一次引用名人名言。甘地说,“要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 Gand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