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53,9-1-2,万章章句上1-2》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即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
今天是丁酉年丙午月辛卯日,六月初十,2017年7月3日星期一。
长息、公明高,都是古人的名字;恝,音戛,jia2,是没有忧愁的样子。
上一节,万章提出一个问题:舜在历山耕田的那段时间,每每到了田里就对着昊天号啕大哭,哭的是什么呢?孟子说:怨慕。因不得父母之心,对内检讨自己,对外思慕父母。只一个纯粹的反求诸己。
显然,万章没有领悟孟子所说的“怨慕”是什么意思,他接着问道:对于孝子,“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看到父母爱他,他就欢欣喜乐,常存于心而不忘;就算父母讨厌他,让他做劳苦的事,也起敬起孝,不敢有一丝怨恨之意。如果说号泣于昊天之下为怨慕之情的话,请问,是不是说舜对父母还是有点怨恨的意思呢?“
孟子说,对于舜的这份心,古时候也有未能想通而存疑的人。过去,长息就问过公明高:“舜在田里对天号泣,却是出于对父母一种什么感情呢?”公明高说:“如果说到孝,再没有大于舜的了,现象是可以描述的,但如果展开论述圣人之心,深入到精微之处,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他的心自有独苦而难言的地方,这不是你所能体会的。”
孟子说,对于公明高没有发表的部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儿女对父母,先天地就有着不可解的天性,就算遇到不幸的家庭逆境,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不由自主的真情,如果舜只是恝然无愁,也就是说,只是一种没有忧愁的淡然的样子,面对家庭逆境,没有丝毫反应,那是多么刻薄无情啊,见过哪一位被称为孝子的人会是这种表现的吗?
孟子说,我是这样理解舜的,舜的观念极其单纯而纯粹:作为儿子,就该得到父母之爱,现在我竭力耕田,只是做了耕田孝养父母的最基本的作为儿子的职分而已。父母为什么不爱我?一定是因为我的孝道没做好、一定是因为我孝敬父母的时候诚意未至,只是,我到现在仍然不知何罪以至于此,百思而未得其解,所以对天对父母而号泣。怨慕,一方面是怨艾自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又对父母有着思慕之心,哪里是怨恨父母的意思呢!
舜只对自己提出责备和要求,对父母则只有敬和爱,没有丝毫的掺杂,这使他最终能够感动父母,成为万世之大孝。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