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修行笔记:不可检验的循环
摘录选自:亚圣讲述——孟子(第二章之大意)
故修道者,必明道之为道,而后可以成其行;及天下之神话、参天地之生成,非有致行,安能致之?
昨天和朋友讨论现在“身心灵”市场的现状,鱼龙混杂,目前唤醒人们情绪的多是俩种方法,一种“纵使生活种种不如意,可是你要知道你很美。”一种“决定你人生的只有这十年!十年!错过你就完蛋了!”前者被视为心灵鸡汤,后者更受上进青年青睐。偶尔俩群人彼此看不惯。但我看来,俩者本质一样,前者用虚妄遮掩真相,后者用恐惧追求虚妄。
“冥想”“禅修”这些东西常常遭到“科学人士”的诟病,一句“不可证违”甩的受过科学思维训练的你也无言以对。辩论的多了之后,心累又无意义。如同那些“能量课程”,把能量作为评判万事万物的标准一样,用“不可证违”当做评价万事万物的唯一标准,这本身不也是很可笑吗?
在科学体系中,被训练的思维习惯:检验一项事情是否合理,先做假设,通过一系列实验过程看结果是否符合假设。可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等到被检验为”真“之后才行动,那会错过多少可能和惊喜啊。
是否一切事物都可被证为真与伪?面对目前科学还不可证伪的事物,怎么看他们?
回到开篇引用的那句话,自己对这句话浅薄的理解:“修道的人,一定要先明白道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去修与行。可若没有行动,也不会到最开始你想象的地方。”
自己对表述略有存疑,是明白才开始行动?还是行动后才会明白?和小伙伴讨论后,对问题的理解:“明”保证的只是在行动中不跑偏,借用武侠小说中的桥段,如果一个人拿到一本武林秘籍,但他的基本功和对文字的理解有了偏差,最后很可能走火入魔修炼成魔。金庸的武侠众主人公成长过程常常掉下山谷,捡到一本武林秘籍,虽然不懂,可偶遇高人,指点一二,最后打遍天下。
成=运气+师友+实践,无论修道还是做事,仔细回顾必有这不可或缺的三个部分。运气让我们对此好奇(暂且让我把其称为运气,还不知如何解释为何张三喜欢画画,李四对运动更感兴趣),师友让自己正确认识这是怎样一条路,实践让自己检验知道的东西(无论是从老师那学习的还是自己的想法)。纵使像冥想禅修这样看似简单的行动,要获得自己对此的理解也需要日复一日的打坐和持续的练习。
运气+师友+实践的循环,它并不可被检验,但却可对比。科学于人,我更愿把其看成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有人把科学当做信仰,但不是我),而一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对“我是谁”的回答,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又从何评判?
如果存在真理,存在永恒不可言说的“秘密”,人每次由运气开始,走完一次“师友+实践”的小循环,就是朝那或明或暗期许着的地方又靠近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