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牛虻,幸福欢畅!
小说《牛虻》主人公亚瑟,出生在一个意大利富商家庭,是富商后妻所生,虽然在这样的家庭中不是很受欢迎,但是从小也是未受过苦难。哥哥与嫂子不是很待见他,但也是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的,并且得到了他最崇敬的神父蒙太尼里的关心与爱护。可以说,那时候的亚瑟是一个娇生惯养、意气风发的青年。
物质上的满足,使得热血青年们开始寻求思想上的满足,正逢民族独立的思想盛行,亚瑟便加入了青年意大利党,并在一次党内集会上爱上了一个姑娘。党内另外有一个优秀的同志也同样爱慕着这个姑娘,出于嫉妒,产生了一些恶毒的小心思。出于反省,在新来的代替蒙太尼里的神父诱导下,亚瑟将自己身在青年意大利党的事情和盘托出,也将那个姑娘和情敌都直接招供出去。当然他不认为神父会成为一个告密者,说实话,也不知他对这个新来并不熟悉的神父哪里来的信心,可以将这本就应被万分保守的秘密就这样脱口而出。
可想而知,亚瑟是多么的天真烂漫,连累了他的战友与他一起被捕入狱。因为泄密被爱慕的詹玛责备,除了被自己的天真打败,他还得知了一个让他彻底崩溃的秘密——敬爱的神父蒙太尼里是他的生身父亲,而神父一直欺骗了他。
彻底崩溃的亚瑟,为了逃避这一切,便制造了自杀的假象,离开了这个伤心地。
多年后归来,他已面目全非,且腿有残疾,不再是那个娇生惯养、意气风发的亚瑟,而是用讽刺的话语、文章伪装后的牛虻。他故意针对詹玛,在对其他战友表现很热情的时候,独独对詹玛冷言冷语,甚至很粗暴。他使出讽刺的剑攻击蒙太尼里主教,他用一切他善于的武器去攻击他曾经爱着的人。就像得不到爱的孩子,笨拙的报复着伤害了他的且他爱着的人。
经历了残酷磨难的牛虻,能文善武,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后来一次领导军火托运中,牛虻早就做好了英勇就义的心理准备,但是在混战中本可以脱身的牛虻因为蒙太尼里而有了迟疑,导致错过了逃离时机,最终被抓捕。在狱中,他的言谈魅力吸引了士兵们,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对牛虻发自内心的崇敬。可是尽管不忍,他们还是要执行命令开枪射击了牛虻。
牛虻的死,给了蒙太尼里致命一击。
最后一章,蒙太尼里作为主教主持祭祀时,他的精神状态已经临界爆发的边缘。激烈的心理斗争,他仿佛看到了教徒们分食牛虻的场景,他为了他的信仰放弃了他的儿子,可是他的信仰的丑陋面却让他发现是多么的不值。最后,在发表演讲时,他终于爆发,发泄心中怨气与怒火。全书,最让我激动的就是这一处,蒙太尼里精彩的内心戏,让整本书走向了高潮,同时也意味着即将陨落。信仰与亲子,内心的斗争,让蒙太尼里悲愤又绝望,他眼前看到的情景是他内心的幻化,他向他一直守护的教徒发泄着不满,最后的演讲可不就是他的回光返照,不过这或许也是蒙太尼里最好的结局。
牛虻,状似蝇而稍大,刺吸牛等牲畜的血液,危害家畜。牛虻,在希腊神话中充满着“嫉妒与复仇”的意味,亚瑟在被自己爱的人欺骗、被自己爱的人误解后,走上自我抛弃的路程,远离了是非地后,他发现自己却过上了一段相当悲惨的生活,经历了苦难后的他归来,带着棱角,锋利的想要伤害那些曾经给予他伤害的人。牛虻是真的恨他们吗?真的想要复仇吗?其实不是,他仍旧爱他们,但是就是因为爱,所以伤害让他变得很脆弱,不愿意去原谅。最后用这般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也成功的让蒙太尼里内疚、痛苦、悔恨,最终也无法承受而去世。
不管是活着,还是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