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三、精進(分四科) 巳一、標【精進有四。】 第三是「精進瑜伽」分四科,第一科是「標」。「精進有四」這個精進瑜伽也有四種。巳二、徵【何等為四?】 是那四種呢?這是「徵」。第三科是「列」。巳三、列【一為聞精進。二為思精進。三為修精進。四為障淨精進。】 精進有四種,這是「列」出來。下邊第四科是解釋。解釋分四科,第一科為聞精進。巳四、釋(分四科) 午一、聞精進【為聞精進者:謂為聽未聞,聞已究竟。勤心勇猛,審決加行。】 就是說:「為聽未聞」這位修行人為了學習,這個「聽」實在就是學習。學習未聞的瑜伽就要去聽。「聞已究竟」這個聞精進就是能夠聽到圓滿,那就是有「聞精進」的意思。「勤心勇猛,審決加行」他心裡很精勤很勇猛,勇猛就是不怕困難的意思。「審決加行」這個「審」,就是經過一個很認真地學習很明瞭了,叫做「審」,而後才決定去用功修行,叫做「審決加行」,這叫做「聞精進」。午二、為思精進【為思精進者:謂如所聞法獨處空閑,思惟其義籌量觀察。】 第二科「為思精進者:謂如所聞法獨處空閑,思惟其義」,「思精進」是甚麼意思呢?「謂如所聞」瑜伽的法門「獨處空閑」,一個人在空閑的地方思惟瑜伽止觀的道理。「籌量觀察」,「思惟其義」思惟也就是籌量也就是觀察。但是分成三句來表達他的義,或者是說,思惟其義是總說的,籌量觀察是別說的。籌量就是指文句說的,觀察是指文句所說的義,有文有義。這樣分總別分文義來解釋,或者約深淺的意思來解釋。「思惟其義」是初開始的思惟,「觀察」是最後深刻的思惟,「籌量」是中間性。午三、為修精進【為修精進者:謂入寂靜於時時間勤修止觀。】 這是第三科「修精進」前面是「聞精進、思精進」,現在說「修精進者:謂入寂靜」就是說這個人要到寂靜的地方去,「於時時間勤修止觀」就是無間加行了殷重加行了,那麼這叫做「修精進」。午四、為障淨精進【為障淨精進者:謂於晝夜策勵精勤經行宴坐,從諸障法淨修其心。勤心勇猛審決精進。】 「為障淨精進者」這是第四科「為障淨精進」。 「謂於晝夜策勵精勤經行宴坐,從諸障法淨修其心」就是不管白天或夜間,他們都能鞭策自己、勉勵自己、精勤的經行,精勤的宴坐。不能夠一直地坐在那裡也要經行,不能一直地經行也要靜坐,這是二種威儀。 「從諸障法淨修其心」這個障裡面惑業苦都是「障」,苦也是障,這個身體色受想行識這是五蘊,這個身體就是個障。這種種的業,種種罪過的業也都是障,各式各樣的煩惱也是障。但是這這麼多的障裡面,煩惱障是最厲害的,是最重要的障。就是從這些煩惱障裡面把它清淨出去,就是從諸煩惱障裡面來清淨自己的心,叫它沒有煩惱。這樣修行的意思就是令心清淨,修止觀的時候令心清淨,不是說要得神通,就是令心裡面沒有貪瞋痴的煩惱,做這件事。「勤心勇猛審決精進」這剛才解釋了審決精進。辰四、方便(分二科) 巳一、標【方便有四:謂尸羅律儀增上力故善守其念。善守念故能無放逸,防護其心修諸善法。無放逸故,心正於內修奢摩他增上慧法毘缽舍那。】 前面是「精進」,這個「信、欲」都還是「修瑜伽」之前的事情,「精進」就是正式用功了。這個「方便」呢?實在也還是精進裡邊的事情,但是這裡邊就是告訴你精進的時候,你要具足這四種功德。 「謂尸羅律儀增上力故」就是你一定精進用功的時候,你還要保持「戒律」的清淨,這是第一個。因為尸羅律儀清淨有強大的力量,持戒清淨它有力量。甚麼力量呢?「善守其念」能幫助你守護你的心念使令他不會污染,有這個力量。這是第二個就是「念」。「善守念故」,這是第三個,因為你能夠守護你的心念,不污染你的心就不會放逸,就不會跑到色聲香味觸去放逸,就能保護你內心的清淨「防護其心」的清淨。「修諸善法」,心若清淨了,修諸善法都是清淨的。 「無放逸故,心正於內修奢摩他增上慧法毘缽舍那」你能夠修諸善法無放逸故,所以你的心就能正式的、努力的去修這個「內修奢摩他」,就是「止」。又能夠修增上慧法的毘缽舍那,就是修「觀」了。這個增上慧法毘缽舍那是觀,奢摩他是止。這樣子呢?第一個是尸羅律儀,第二個是善守其念,第三個是能無放逸,第四個是正於內修奢摩他增上慧法毘缽舍那,分成四種。這四種也是由始而終,包括四種的瑜伽都在內了。寅二、結名瑜伽【此四瑜伽有十六種。當知此中初由信故,於應得義深生信解。信應得已,於諸善法生起樂欲。由樂欲故,晝夜策勵安住精勤堅固勇猛。發精進已,攝受方便。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故此四法說名瑜伽。】 前面辨別這四種瑜伽,現在「結名」,結束這一段。此四種瑜伽每一種裡面有四種,四四一十六,所以有十六種瑜伽。「當知此中初由信故」這裡邊說它的要義,這四種瑜伽裡邊一開始就是要有信心。「於應得義深生信解」對於這個應該成就的,瑜伽的功德深深地生起了信解的心、信樂心,生歡喜心。 「信應得已,於諸善法生起樂欲」這個信心,信順和清淨的信心,你若能夠相應了,你成就了。「於諸善法生起樂欲」那對於止觀的這一切,出世間的善法你的歡喜心,你就生起了樂欲就想要修行去,生起樂欲之心。 「由樂欲故,晝夜策勵安住精勤堅固勇猛」這就是精進。因為你想要成就止觀,你有這樣的欲望,所以你就能不怕辛苦,晝夜都能策勵自己,安住在精進裡面而不退轉,「精勤堅固勇猛」。 「發精進已,攝受方便。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故此四法說名瑜伽」。 「發精進已」你發動了這個精進去修學止觀之後呢,「攝受方便」你還能夠具足四種方便。「能得未得」這樣子你就能得所未得的功德,能接觸未接觸的功德,能證悟未證悟的功德,那麼就是得聖道了,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了「故此四法說名瑜伽」。《披尋記》九五頁:《由樂欲故等者:謂於未生一切善法欲令其生。及於已生一切善法欲令堅住,欲令不忘,欲令修滿,是名樂欲差別。為於已得令現前故,由是說言晝夜策勵。為於未得令其得故,由是說言安住精勤堅固勇猛。》 「由樂欲故等者:謂於未生一切善法,欲令其生」沒有生起的善法,止觀沒有生的善法你能令他生起,「及於已生一切善法,欲令堅住」這個止和觀若有所成就了,你就能令它堅住不退、不失掉。「欲令不忘」使令他不要忘失了,「欲令修滿」最初成就的時候只是一部份、一少份沒能圓滿,你若繼續用功修行才使令這個止觀逐漸地得圓滿。比如說這個止,由欲界定到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到初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所以要令它圓滿,觀也是一樣。「是名樂欲差別」。「為於已得令現前故,由是說言晝夜策勵。為於未得令其得故,由是說言,安住精勤堅固勇猛」。把這段這幾句話分開講,這樣意思。(201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