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先生是一个优秀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而陪着女儿考察了英美各高校,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国外的教育。这本书既包含了父亲对女儿的浓烈的爱,也是对教育的考察和分析,值得一读。
本书是校友师兄赠与我们的,非常感谢他推荐了这么好的一本书给我们。读此书收获很多,虽然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大半,但是我还没有领悟到读大学的真谛,而此书则作为开启之门,督促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努力挖掘大学之道,获得提升。
作者吴军从他进入清华大学求学到霍普金斯大学读完博士,前后长达十八年之久,这期间他还参与了霍普金斯大学的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大学教育,他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他为了自己的女儿选心仪的大学,又走访了英美众多名校,分析每个学校的特色和理念,从而形成了对大学教育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他的分享精神,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希望我国教育能越办越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选择,以过来者的身份传授自己的经验,值得尊敬。
1、教育方式
有这样两类不同教育方式的大学,一种是纽曼式大学,主张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另一种则成为洪堡式大学,研究教学合一,主张专才教育,重视职业技能的教育。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如果能接受两种方式的教育,很大程度可以成为优秀的人。但是能够既达到通识教育又做到专才教育,需要时间来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此外,学校也将花费大量的成本。但是如果换一种角度,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将来的优秀人才反哺母校,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美国一些好大学即采取这种模式,学生在本科阶段不过于严格要求,让他们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等到了研究生、博士阶段主修自己感兴趣或者想学的专业,做到精而深,这样的培养相信可以获得优秀的人才。
吴军在第三章中谈到了自己的大学成长经历。他经常做的事是借书、买书、读书,虽然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他阅读了大量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培养了一定的人文素养。他还喜欢古典音乐,选修了古典音乐课程,陶冶情操。清华大学有一个优良的传统,要求学生加强锻炼,他也受益匪浅,坚持羽毛球训练,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能力,支持他的各项活动。当他大学即将毕业,由于研究生相关政策,他先工作了两年,对这个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明白一些人情世故。即使在工作,他的学习也没有松懈,坚持准备TOFEL和GRE考试,为他以后出国学习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选对了导师和实验室,发表了很多优秀的论文。虽然这些年他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良好的心态让他的坏运气通通转化为好运。
他的求学之路给予我们的启示:
1、养成一辈子学习习惯,即使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也不会落伍。
2、注重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
3、良好的心态往往能让坏运气变成好运气。
2、英国大学教育
虽然他的女儿最终选择了美国的大学,但是美国很多大学的一些制度也是来源于英国的大学,为此他们一家人走访了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作者在书中说过,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一本大学升学指南,重点是介绍剑桥和牛津的特色,尤其是他们的办学理念,还会加入个人对这两所学校的感想。
剑桥大学,以前看过柴静的纪录片,专门介绍了这所学校。它最大的特色是学院制度,牛津亦是如此。每个院有自己的独立性。剑桥大学比较出名的是圣约翰学院,重视传统。还有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录取方式。让学生们建立起一个大家庭,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形成浓厚的氛围。还有非常复杂的选课和科研制度。当然,最出名的还是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风景这边独好。
牛津大学,相比于剑桥大学,更加的传统。历史悠久,我行我素的风格和独特的政治见解使得其成为政治家的摇篮。还有人文气息浓厚。或许这相当于我国的北大清华吧,各有侧重。
3、美国大学教育
a、美国私立大学管理
这些大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教授治校。我们通常会认为这个概念表示教授拥有很大的行政权,成为了官员,其实不然,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学术自由。而且教授治校是美国一些大学的历史所决定的,最初的大学物质贫乏,更不指望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行政管理,这些教授们便肩负起行政管理的工作,后来就延续下来。如今,教授治校制定也形成了特有的制度,必须是终身教职通道的教授才有资格管理学校。他们主要负责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招生、教授的晋级。教授治校的好处是行政成本较低,管理民主透明,教授有尊严和权威。当然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教授的精力有限,如果过于操心管理,可能会导致教学方面的欠缺。需要平衡取舍。但是总体来看,教授可以不受其他势力的威胁,学术研究可以更加自由,有利于发展。
私立大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制度,财务管理。因为不是公立学校,资金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个学校难以维系。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费、科研经费、对外培训和捐赠。前几项有时候难以维系庞大的支出,一个好的大学,最重要的还是教学质量,课程的优质,需要人力成本还有资源。因此校友的捐赠显得很重要。一方面,校友的捐赠可以让学校更好的运行,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另一方面,学生从校友身上、学校感受到了帮助,例如奖学金和学费补贴,良好的课程,促进个人成长,但他们日后事业有成之时,成为新一代校友回报学校,如此良性循环,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b、美国私立名校申请和录取
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他发现亚裔学生申请美国大学读本科遭受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主要表现为入学难度大、录取可能性低于校友的子女以及有家族影响力的子女。这是有一定的历史性原因的,虽有怨言,但是我们不能一味指责,需要先了解为什么,从而找到对策。
吴军先从历史背景研究这些不公平的现象。他在前面也讲到了美国的财务制度,很大部分是依靠校友捐款,所以惠泽他们的子女情有可原。其他原因则有政治方面,亚裔很多不关心政治,不尝试去真正融入美国的政治制度,他们的选票有些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乱投票,所以一些政治家出于选票考虑,将偏向于拉丁裔的子女,让他们的子女更容易进入大学, 从而心甘情愿支持他们。当我们发现不公平的时候,要么依靠现有的法律制度或者压力来检举铲除不公平,要么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c、田园诗般的常青藤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
这两个大学有很多相似之处,远离喧嚣和浮华,让学生可以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他们主张通才教育,并不给学生们太大的学习压力,学习成绩不是全部,更在意平时成绩还有同学们的表现。他们采取住宿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独自住还是想享受群居生活。这一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宿舍学生之间的矛盾,毕竟有的人就是喜欢独居,强迫他们和他人生活在一起,反而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学生为中心,这才是学校。
这两所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图书馆非常棒。藏书量十分大。大学生如果不读书,何必进入大学学习呢?前提就是有丰富的书籍,物质条件要满足。其他的锻炼也许可以依靠社会,但是人在最有精力的时代,能多吸收知识再好不过了。
d、大都市里的常青藤——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这两个大学和上册最后提及的普林斯顿与耶鲁大学最大的不同是所处的环境。宾夕法尼亚位于费城,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最初的首都,至今仍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创始人:富兰克林。众所周知他是一个通才,虽然富兰克林出身于贫寒家庭,但是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因为当时美国的高校很多是为了教育教士和贵族,布道与传授真理。富兰克林便创立了让来自平民家庭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服务社会,促进工商业的进步,因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育以培养专才为主。特色就是不仅有精英教育,还有最新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简单务实。如果想通过大学四年顺利进入社会,不失为一条捷径。
至于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的曼哈顿区。或许是一种缘分,前几天读的《三城记》一书就介绍了纽约的曼哈顿,今天又在此书中看到相关信息,有些惊喜。寸土寸金之地,不忘为教育留下一块区域,培养精英人才,这才是一种良性循环。哥伦比亚大学的特色或许就是新思想新文化的产地。它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位于商业中心,与时俱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也可以学到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这所大学不同于宾夕法尼亚的专才务实教育,它主张通才教育。哥大的核心课程难度很大,其中的文学课,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二十本经典著作,结业以读书报告的形式来决定成绩,杜绝一考得过的现象,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这一点我很喜欢。他们的通识教育课程有当代文明、文学人文、大学写作、艺术人文、音乐人文和科学前沿。也许看到这些课程似乎对找到好工作没有一点用处,但是这些都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课程,如果能好好学,将受益终生。这或许就是我国的大学的差距所在吧。
e、哈佛大学
在介绍哈佛大学之前,吴军谈到了一个理论:标杆原理。汽车行业中的企业,都会制造最好的一款作为顶级配置,然而他们都会与保时捷的一款想对比。无论自家如何,在心中其实都承认保时捷的那款最厉害。哈佛大学就如同汽车行业中的保时捷,无论各个名校发展多么厉害,都想和哈佛一决高下。
哈佛大学最开始是教会书院,为了培养牧师。后来经过几个校长和领导人的努力,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成为研究型大学。不得不提爱略特,他自费去欧洲考察高等教育,他在意的是教育在人一生中的作用,也去中国和日本考察,但更多侧重于学科设置和培养方法。他的选择很有道理。
哈佛大学的课程非常之多,3500多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开设课程考核难度不大,他们希望学生是带着兴趣学习,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强烈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有志于成为各学科的专业人才。
现在大学很多教师头疼的是科研,有的老师因为科研甚至耽误了教学,或许这一点可以从哈佛大学吸取经验。年轻学者致力于科研,聘请功成名就的教授来教学,维持一种平衡,不失为好方法。
f、麻省理工大学
这个大学深深吸引了他的女儿,最后他的女儿选择了麻省理工大学。为什么,是怎样的魅力让一个女孩子喜欢上了一个理工大学呢?在我们的印象中,女孩一般喜欢文学浪漫的地方,而麻省,具备了理工科大学应该有的气质,首先从建筑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格调,学校没有明确的界限,由很多分散的建筑组成,此外,这儿开设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清华大学相同的一点是,体育课是必须上的,要求学生加强身体锻炼。虽然看似不浪漫,但是麻省有其独特的魅力。
我们需要知道一句话:具有批判精神的理性是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正是为了追求那份理性,我们需要从不断枯燥无味的事情中重复重复再重复,而且每一次都要不断的小心谨慎,只为得出那个真理。细心和耐心,冷静的思考,造成了成功的特质:理性。因此,这儿的学生敢想敢做,不因循传统,讲究实用。他们从入学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努力去做,哪怕功课再难,需要重复很多次的实验,也义无反顾。学生更关心技术而非人文,眼里看到的是未来而非历史。也造就了独特的书呆子文化和黑客文化,这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意思是他们为了追求真理的那份认真和创意。
g、加州理工学院
这又是一个理工科为主的名校。相比于麻省,这所学校更加专注于理工科。他们的学生从入学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且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科学家。虽然这个学校规模小,非常袖珍,每年只招收两百名本科生,可是对人类文明有非常大的贡献,其著名专业为航天航空、化学和机械。
这所学校的历史也值得研究,黑尔,有名的天文学家,为了发展的需要,筹集资金,买地,购买最好的实验设施,应聘最好的老师。这正符合办一所好大学的条件:经费充足、有大师以及良好的硬件条件。虽然大学校资源丰富,但是小规模尤其自身的优势。学生如果有特点容易被关注,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多。
看事物不能过于追求其外表和规模,小的规模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亦是如此。
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这是吴军待了很多年的母校,对他的情感,从文字中看到他对母校深深的眷念。我们学校前校长李培根曾说过,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在一个地方呆 久了,或多或少都会有感情,何况是这样一所好大学,所以吴军先生将他生活学习这么多年的校园介绍得十分详细,让人心向往之。
历史:第一所靠巨额捐赠办起来的大学。700万美元在现在看起来不多,但在20实际是一笔巨额财富,能够用其来办教育,看得出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
著名专业:医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国际外交等。
这个校园虽然说更像一个象牙塔,可我们也需要辩证看待象牙塔。因为所处的城市治安不是很好,所以学生老师基本不外出,造就了优良静心的环境,然而与世隔绝也不利于发展,还好优势地理位置,临近华盛顿,还是有机会和外界联系,获得实践经验,不过当地很难享受到大学的研究成果,不利于当地的发展,可能进入恶性循环。
I、斯坦福大学
这所名校的魅力不仅在于他自身学科排名数一数二,还在于他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硅谷相伴,不知是他造就了硅谷还是硅谷成就了斯坦福。斯坦福的学生很多都选择创业,因为学校给予他们优越的条件和制度,让他们可以不用顾虑地向前冲。有时候制度可以维护秩序,稳定让人心安,但是也会成为牢笼,限制人的思维,无法放手一搏。因为斯坦福的教学理念是强调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又强调专业教育,斯坦福人既会写,又会算,而且还特别能赚钱。因此这所学校难进又难出。你付出什么,将得到什么,正是如此。
斯坦福和工业界之间的无缝连接,以及对地区性经济做出的极大贡献,让他成为了21世纪科学精神的象征。一个地区的学校如果能让这座城市发展,就是最好的贡献。
g、卫斯理学院,如象牙塔般的文理学院
这所学院是培养女子高素质高修养的文理学院,不同于前面所介绍的那些研究型大学,这所学院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也许是入学者都具有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子女入学,他们对于现实没有太多的焦虑,不用这么着急思考未来将要做什么,而卫斯理就提供了一个象牙塔般的大学,让学生可以在学校无忧无虑专注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等以后再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确实,在年轻的时候,对生活的阅历没有那么丰富,如果不用因为现实问题而步入社会,确实可以自在享受青春。
总结
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扮演四个角色。首先,他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第二,它是一个研究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而且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第三,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四,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